紧张而忙碌的一个星期转瞬即逝。在朱高晟近乎苛刻的督促和军中工匠们不眠不休的努力下,第一批新式军服的样品终于赶制了出来。数量不多,仅够一个百人队分别换装作训服和常服(礼服),但这已是极限。
临时划出的“军服监造司”营区内,数十套崭新的军服被整齐地悬挂在木架上,或叠放在铺着干净粗布的条案上。靛青色的作训服透着干练与冷峻,而按照六支部队特色区分的彩色常服则宛如一道道即将出鞘的利剑,沉默中蕴藏着令人心悸的力量。皮质武装带泛着幽光,金属的领章、肩章、帽徽等配件在营火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的质感。
朱高晟亲自检查着每一套服装的针脚、扣绊、以及配饰的牢固程度。他的心情混合着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这些设计源于超越时代的理念,它们能否被这个时代的军人接受?能否在实战和训练中真正发挥优势?今日的检验,至关重要。
他精心挑选了一支在此次北伐中表现中上、作风顽强、兵种齐全(包含步兵、骑兵、弓弩手)的百人队,作为首批试穿者。这支队伍并非那六支英雄部队,更能代表普通精锐的水平,其反馈也更具普遍性。
换装过程在指定的帐篷内进行,由朱高晟的亲卫和熟悉新式穿法的工匠从旁指导。当第一批五十名士兵,换上那身靛青色、立领收腰、线条利落的作训服,踩着改良后的高帮军靴,有些笨拙却又难掩新奇地走出帐篷时,整个监造司营区仿佛瞬间被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气息。
校场之上,旌旗招展。接到朱高晟邀请的朱棣,在柳升、朱勇、丘福等一众高级将领的簇拥下,早已端坐在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他们都想亲眼看看,晟王殿下捣鼓出的这“新式戎装”,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当那五十名穿着靛青色作训服的士兵,在军官的口令下,迈着虽然略显生疏但依旧努力保持整齐的步伐,进入校场中央时,观礼台上原本略带议论的声音戛然而止。
所有将领,包括身经百战、见多识广的朱棣,都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这是怎样的一支队伍?!
他们不再是传统印象中那些穿着臃肿号衣、显得有些散乱的明军士兵!
统一的靛青色,让他们在视觉上形成了强大的整体感,如同一片移动的钢铁丛林。立领设计让每一个士兵的脖颈都显得挺拔精神,仿佛凭空拔高了几分气势。收腰和合身的剪裁,完美勾勒出军人健硕的体魄,没有丝毫冗余的布料影响观感,更凸显出一种干练、精悍的气质。紧袖口和笔挺的裤线,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利落感。
他们脚上的高帮军靴取代了传统的软底鞋或布靴,踏在地面上发出沉闷而整齐的响声,充满了力量感。
仅仅是站在那里,这五十人就散发出一种与传统明军截然不同的、混合着纪律、精干与冷峻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他们仿佛不是来自这个时代的军队,而是某种……更加高效、更加纯粹的战争机器!
“这……”丘福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揉了揉,“老子没看花眼吧?这……这还是咱们的兵吗?咋跟换了人似的?”
朱勇抚着胡须,眼神锐利如鹰,喃喃道:“精气神……完全不同了!光是站着,就有股子说不出的……杀气!”
柳升则更关注细节,他低声道:“陛下,您看那衣服的形制,肩、肘、膝处似乎都有加厚,袖口、裤脚都利于行动,确是为实战考虑。”
朱棣没有立刻说话,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尺子,扫过台下每一个士兵的着装、仪容,以及他们那因为穿上新衣而不由自主挺得更直的脊梁。作为马背上得天下、一生与军队打交道的老兵和帝王,他太清楚一支军队的“气”与“形”之间的关系了!
他深刻地认识到,并且此刻无比确信——帅,真的可以提高战斗力!
这种“帅”,不仅仅是好看,更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专业、威严与自信!它能让士兵自我认同感提升,能让敌人未战先怯,能极大地提振士气!眼前这支队伍,仅仅是因为换了一身衣服,其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整体气势,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简直如同给百战精锐又加持了一道无形的光环!
“好!很好!”朱棣终于开口,声音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和一丝兴奋,“光是这般气象,就已值了!”
紧接着,是检验作训服的实用性。
在朱高晟的示意下,带队军官下达了一系列指令——全副武装奔袭、匍匐前进、跨越障碍、器械操作(弓弩、火铳、长矛)……
士兵们动了起来!
这一动,更是让观礼台上的将领们彻底动容!
那合身的作训服在剧烈运动中没有丝毫的牵绊和拖累!紧袖口防止了衣袖被树枝或器械勾挂,收腰设计让转身、翻滚等动作更加灵活,加厚的部位有效地保护了关节,耐磨的面料在匍匐时减少了磨损。尤其是那高帮军靴,对脚踝的支撑和保护远超传统鞋履,在奔跑和跨越时优势明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