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筹备中飞速流逝。来自天津卫的优质布料、皮革、金属配件等原材料,在朱高晟不计成本的投入和严密的组织下,通过增派的驮马队和护卫,源源不断地运抵北伐大营。临时扩编的“军服监造司”几乎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手工工场,灯火彻夜不熄,数百名军中巧匠和招募的民间裁缝日夜赶工,空气中弥漫着新布料的清香、皮革鞣制后的特殊气味以及金属敲打的叮当声。
终于,在授勋授旗大典开始前的第三天,一个里程碑式的目标达成了——经由朱棣和诸将共同遴选出的六支英雄模范部队,共计约八千余名将士,全员完成了新式军服的换装!
这不仅仅是一套作训服或一套常服,而是按照朱高晟制定的标准,每人配发了作训服、常服(礼服)、军靴、武装带、以及对应其部队图腾的领章、臂章、肩章(按军衔)、帽徽等全套配饰!虽然勋表尚待日后根据个人功绩授予,但预留的位置和悬挂勋章的扣环已然齐备。
当这八千余名将士,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穿着统一而独特的新式军服,首次以完整的新面貌出现在校场,进行授旗大典前的最后一次合练时,整个军营再次被引爆了!
校场边缘,早已被闻讯赶来的其他部队将士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眼中充满了无法言喻的震撼与羡慕。
看那“熊罴营”的深棕,如同移动的山峦,厚重而不可撼动;“捷豹营”的灰绿,仿佛林间掠过的阴影,灵动而致命;“血狼营”的铁灰,似北地寒铁打造的洪流,冰冷而肃杀;“雷震营”的藏蓝,宛若积雨云层中隐现的雷光,深沉而暴烈;“虎贲营”的玄黑,犹如吞噬一切光线的深渊,凶戾而神秘;而那“龙骧卫”的赤红,则是燃烧的火焰,是皇权的具现,威严而炽热!
六种颜色,六种气质,泾渭分明,却又共同构成了一幅强大到令人窒息的画卷。仅仅是站在那里,这八千余人所散发出的那股混合着纪律、专业、荣耀与杀气的磅礴气势,就已经让围观者心旌摇曳,呼吸不畅。
“我的老天爷……这……这还是咱们认识的军队吗?”
“你看那衣服,笔挺得跟刀削似的!那靴子,亮得能照出人影!”
“这气势……太吓人了!我感觉他们一个眼神都能杀人!”
“啥时候咱们也能穿上这身衣服啊……”
议论声、惊叹声、吞咽口水的声音在校场边缘此起彼伏。一种无形的、强烈的对比和冲击,深深地刻入了每一个旁观将士的心中。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什么叫做“标杆”,什么叫做“帝国的颜面”!
然而,更让他们,乃至让观礼台上的朱棣和众将都感到灵魂震颤的一幕,紧接着上演了。
在朱高晟的亲自指挥下,合练进入了一项全新的、前所未有的环节——队列行进,特别是“正步”训练。
朱高晟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运足内力,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校场:“全体都有!听我口令!正步——走!”
他采用了简化版的、更适合这个时代理解和执行的正步动作要领:抬头、挺胸、收腹,目光平视前方,手臂前后自然摆动(前摆至胸口,后摆自然伸直),腿部踢出,脚面绷直,离地约二十五公分,然后用力向下踏地,发出整齐的“踏、踏”声!
起初,将士们的动作还有些生疏,步伐不够统一,摆臂不够协调。但在朱高晟及其亲卫队(他们已提前秘密训练多日)的反复示范和军官们的严厉督促下,这些本就纪律性极强的百战精锐,很快掌握了动作要领。
当八千余人逐渐将动作磨合,当他们的步伐开始趋于一致,当那成千上万只军靴同时抬起、同时踏下——
“咚!!!”
“咚!!!”
“咚!!!”
一种沉闷而富有节奏的、如同巨型战鼓擂响、又好似大地心脏跳动的巨响,开始在校场上空回荡!那声音并不尖锐,却带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穿透力和压迫感,仿佛直接敲击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八千余人,如同一人!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手臂的摆动如同机械般精准,腿部的踢踏如同尺子量过般标准!那一片片深棕、灰绿、铁灰、藏蓝、玄黑、赤红,随着整齐的步伐,如同六道汹涌而纪律严明的彩色钢铁洪流,在校场上滚滚向前!
每一次踏步,都地动山摇!
每一次摆臂,都杀气凛然!
每一次目光的扫视,都锐利如刀!
这不再是简单的行走,这是一种力量的展示,一种纪律的极致,一种意志的凝聚!
校场边缘,所有的议论声、惊叹声都消失了。围观的将士们张大了嘴巴,眼神呆滞,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神迹。他们的心脏跟随着那恐怖的踏步声一起跳动,血液在血管中加速奔流,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震撼,甚至是一丝恐惧,攫住了他们!
这……这真的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吗?!这需要何等恐怖的训练和纪律,才能让八千多人如同一个整体般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