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言归正传,他一边安排日本工作人员持续关注那家动画工作室,另一方面针对四驱车的上市已经规划好了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先完成四驱车产品设计,再依据产品推出配套漫画,包括《四驱兄弟》和《四驱小子》两部作品。
第二阶段,将两部漫画第三阶段,在气氛达到**时,举办全亚洲范围的比赛。以“竞技”为切入点,推出全新的周边零件体系,围绕马达、齿轮、电池等构建产业链。
公司资金充足、经验丰富,举办赛事更是专业,未来必然会将比赛扩展至全球。
这三步完成之后,四驱车将走进千家万户,覆盖数百万中小学生,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他公司的玩具业务基本都采用类似的运营模式,且从未失手。
通过这次比赛,他也能进一步巩固与渠道商的合作关系。
刘照天向来乐于分享利益,不论是玩具、街机,还是他个人的成人用品公司,只要产品有潜力,他都愿意带合作伙伴一起赚钱。
近日,一则新闻席卷香江:怡和集团已将注册地从香江迁至百慕大。
消息一经证实,立刻引发轰动,本已趋稳的房地产业再次遭遇暴跌。
市民受此刺激,也出现恐慌性抛售潮。
并非市民易受舆论影响,而是怡和此举确实引发了广泛猜想。
就连刘照天自己,也趁房价低迷时大举抄底。
然而,投入数亿港币所购得的地产与物业,远不及怡和旗下子公司的资产规模。
仅看其在香江拥有的地产,单是置地公司旗下的商铺就遍布十几条街,更不用说其持有的地皮与写字楼数量。
即便在前期楼市低迷时,其地产估值仍超过百亿港元。
而怡和作为置地的母公司,这样一个仅次于汇丰的巨头企业,突然决定迁册,表现出欲撤离香江的姿态,对香江人的心理冲击何其巨大。
更甚的是,其他英资企业见怡和迁册,也纷纷将注册地迁离香江,营造出香江即将衰落的氛围,严重打击了本地经济。
当然,怡和迁册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其大部分业务仍在香江,若账务处理得当,每年可节省数亿甚至更多税款。
作为香江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巨头,怡和偏偏选择在这个最敏感的时期迁移注册地,无异于给本已严峻的形势火上浇油。
沈璧得知怡和大班凯瑟克这一决定后,简直怒不可遏。
他实在无法理解,对方究竟是愚蠢还是缺乏大局观。
如此重大的决策,若非被媒体曝光,自己竟全然不知。作为在香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怡和难道不该提前与他沟通吗?
尽管事后凯瑟克给出了种种解释,但真正的原因,身为银行家的沈璧岂会看不透?
事已至此,汇丰只能联合渣打及香江各大银行紧急召开行业会议。
经过数小时商讨,香江银行工会在次日发布公告:自下月初起,存款利率将下调两个百分点。
银行界最终选择了经济调控作为应对之策。
公告发布后,舆论风向立即转变。媒体不再追逐明星八卦,也不再深挖怡和的历史,而是不约而同地推出引导市民消费的软文,旨在鼓励民众从银行取钱消费。
降息无疑是宏观调控中最立竿见影的手段。
这一举措不仅刺激了市民消费意愿,更让大量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和股市。
得知事态发展后,怡和大班凯瑟克也深感意外。他原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商业决策,未料竟引发如此大的波澜。
事实上,所有将注册地迁往自由区的企业,无论措辞多么冠冕堂皇,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避税。常见的手法是通过复杂的财务操作,将利润转化为支出、研发费用等名目,制造账面亏损的假象。
为平息 ,凯瑟克紧急要求公关部发布多项声明,解释迁移注册地的缘由。
不知是调控政策见效,还是市民相信了凯瑟克的解释,据刘照天旗下中介公司统计,这两周香江楼市交易已明显回暖,成交量持续攀升,增长势头强劲。
市场风向转变之快,让刘照天一时也难以适应。
香江的地产商们迅速采取了应对策略。那些小型地产公司见到市民购房情绪高涨,随即在原有价格基础上调高了百分之二十。已成规模的大型房产公司则心照不宣地选择捂盘惜售,暂停对外销售。
就这样,香江楼市在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下,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些地产商人似乎对香江房地产的前景抱持一致乐观态度。这并不难理解——能在香江从事房地产的,哪个不是消息灵通、心思通透之辈?
虽然大家都清楚沈璧炒热楼市的根本动机,但资本逐利的本性让他们无法抗拒金钱的 。银行与地产行业未经沟通便形成了默契配合。其直接后果是股市与楼市在短时间内持续升温,出现众人持币却一房难求的景象。
地产商正意图营造这种有价无市的紧张氛围。人们购房购股向来追涨不跌,不论是由于政策调控还是市场炒作,楼市升温的势头已势不可挡。显而易见,未来数年乃至十数年间,只要不出现重大经济危机,香江房价必将保持上涨态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