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后,任天堂怂恿愤怒的买家,带着家中的雅达利游戏机和所有卡带,冲进雅达利门店,当场砸毁机器、踩碎卡带。
这群疯狂的玩家吓坏了所有游戏店的店主,他们拒绝继续代理雅达利的任何产品,甚至要求大规模退货。
加之媒体的煽风点火,雅达利的产品再也无人问津。在重重打击之下,整个雅达利的销售体系与品牌彻底崩塌。
直到如今,才传出破产清算的消息。
雅达利破产清算最直接的影响,是大批人才即将失业。
尽管对雅达利并无好感,刘照天在听到它即将倒闭的消息时,仍不免心生感慨。
回顾雅达利波澜壮阔的一生,它曾荣耀加身,也曾跌入谷底。尽管素来傲慢自大,但在走向终结的那一刻,却不知为何显得如此悲壮。
即使倒下,它也为全球游戏行业献上了一份厚礼——
那就是技术与人才。
这让人想起贝尔实验室,在被拆分之后,众多尖端技术才终于为世人所知。
即便被后世誉为最伟大发明的互联网,当初也不过是其实验室档案室角落里的一堆资料。
雅达利同样如此,无人知晓它多年来积累了多少尚未公开的游戏专利,也不清楚其中隐藏着多少游戏人才。
而这些,恰恰是市面上游戏公司最稀缺的资源。
最终,在董事长错误的战略方向与众多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雅达利走到了企业生命的尽头。
生因强大,死亦因强大。
过去其他游戏公司招聘,往往只能捡雅达利挑剩下的人才。
虽然其中也不乏被遗漏的精英,但这仍反映出各公司在人才储备上的匮乏。
因此,不仅是刘照天,当前任何一家游戏公司都视人才为最宝贵的资源。
这也是行业心照不宣、暗中合力对抗雅达利的根本原因——只要它倒下,整个行业都能分一杯羹。
其中,日本公司出力最多,因为日本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游戏厂商。
据下属汇报,在整个雅达利事件中,仅日本游戏公司在公关和舆论方面的投入,保守估计已超过一亿美元。
刘照天意识到大局已定,便将原本用于舆论炒作的资金转而用于招聘技术人员。
即便如此,他所招到的人才仍不足总数的五分之一。
但如果没有刘照天这次插手,结局恐怕会与前世一样——
雅达利倒闭后留下的人才被日本公司全盘接收,
从而推动日本游戏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统治了整个 十年代的全球游戏市场。
如果没有电脑游戏的出现和微软主机的推出,刘照天相信,游戏领域或许再过二十年仍是倭国独占鳌头的局面。
如今,刘照天已提前进行多方布局,吸纳了不少雅达利的人才,与世嘉所接收的人才规模相当。
然而,他并不敢保证一定能打破倭国在游戏上的垄断地位,但无论如何,他都愿意尝试。
他先是与游戏公司负责人明确了街机、家用机及掌机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后,他将二十多名值得信赖的编辑召集到一处别墅开会,由刘照天亲口讲述游戏背景、玩法与内容,编辑们则负责详细记录与整理。
此前为了盈利及家用机上市,已开发了部分经典游戏,但仍有不少经典之作未能推出。
现在,正是将它们一一呈现的时候。
因为在接下来的至少十年里,刘照天将不再过问游戏公司的具体事务。
最多仅对游戏机研发提供些许指导性建议。
未来,游戏公司将成为纯粹的现金流来源,待电脑游戏崛起之时,他再作进一步规划。
实际上细想一下,他所策划的这些游戏无一不是经典之作。
只要公司能大致遵循他的规划执行,即便未必能与整个倭国游戏公司平分秋色,
也必定能在世界游戏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至少足以与任天堂一较高下。
他并非不愿由点及面,从游戏研发延伸至更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但刘照天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无论是高科技还是重工业,绝非单凭个人之力可以改变局面。
尽管这些产业攸关国家命脉,但投入巨大、周期漫长、准入门槛高,且往往投入大量资金后仍可能一无所获——这并非特例,而是高科技与重工业的常态。
几乎所有国家都对本土的高科技和重工业企业给予大幅政策倾斜。
例如欧盟旗下的空客公司,
每年接受欧盟上百亿欧元的补贴,净亏损额亦超过百亿,正因它是唯一能与美国波音抗衡、也是唯一能生产民用大型飞机的航空公司。
如果没有空客,整个欧洲的航空命脉将受制于外人,这是无法接受的现实。
因此即便连年巨额亏损,欧盟仍在坚持支撑。
对每个国家的重工业企业而言,道理亦然。
任何怀有雄心的国家,都不会放弃重工业,无论它是否盈利,无论它是否亏损,它都必须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