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顽石渗泪
白露的晨露打湿“石雕巷”的青石板时,石砚之正用软毛刷清扫那尊唐代石狮的底座。狮爪下的顽石突然渗出些冰凉的液珠,顺着鬃毛的纹路滚落,在地面积成个小小的水洼,晨光透过巷口的牌坊照过来,水洼里的倒影竟不是石狮的轮廓——而是七个戴着枷锁的石匠,正围着块巨石凿刻,石锤落下的瞬间,水洼突然泛起涟漪,液珠化作细碎的冰晶,折射出七道刺目的光,与石雕巷七座石牌坊的位置完全对应。这是她接管这座石雕工坊的第五十三天,石狮是前工坊主石老爷子最珍视的藏品。那位能从石纹里“读出往事”的老石匠,在去年秋分倒在石狮旁,手里攥着半截钢钎,钎头的凿痕里,嵌着点暗红的石粉,与狮眼镶嵌的赤铁矿完全吻合。而工坊所有带“龙”纹的石雕(石柱、石础、石栏),都在同一夜出现裂纹,裂纹的走向,组成个歪斜的“7”,与石狮的鬃毛数量完全相同。
石砚之是石刻艺术研究员,祖父留下的《石谱》里,夹着张石狮的拓片,拓片边缘用朱砂画着个凿子,注着行字:“唐贞观二十三年,石匠石开山雕此狮,内封七魂,非石氏传人不能解其语。”而“贞观二十三年”正是皇子争储的年份,地方志记载那年有七位皇家石匠因拒绝为篡位皇子雕刻“受命于天”的石碑,被处死在采石场,尸体与石料一同埋进矿坑,只有石开山(石砚之的先祖)活了下来,躲在石雕巷凿刻了这尊石狮,从此再没离开过巷口,临终前说“石狮流泪时,就是石匠诉冤日”。
“石老师,石珠的成分分析出来了。”助手阿石抱着检测报告穿过堆满石料的院子,工装裤上沾着石屑,“液珠含碳酸钙和有机质,是唐代‘水蚀岩’的典型特征。赤铁矿粉末的纯度,与皇室陵寝石雕的镶嵌石料完全一致。还有,石老爷子的工具箱里,找到七把青铜凿子,凿刃的磨损痕迹与矿坑出土的唐代石坯完全吻合,其中一把的柄部,刻着个极小的‘隐’字,缝隙里的骨粉,与矿坑深处的唐代工匠骸骨完全相同。”
工坊的老石碾突然“咕噜”转动半圈,碾盘的影子落在石狮上,与裂纹组成的“7”重叠处,显出个青灰色的点,与《石谱》里标注的“石心”位置完全一致。石砚之想起石老爷子临终前含糊的话:“石头会装傻,但石纹不会,每道痕都藏着凿石人的血。”而巷里的老邻居说,石老爷子年轻时总在深夜凿石,月光透过雕花窗照在石狮上,能看见狮眼的红光里浮出模糊的人影,握着凿子在石上刻字,等鸡叫头遍就消失,只在狮爪下留下层湿漉漉的水痕,三天不褪,带着矿坑的土腥气。
阿石在石狮的基座暗格,发现了个石制匣子,匣盖的纹路是七个凿子的形状,钥匙孔正好能插进那把刻着“隐”字的青铜凿子。匣子打开的瞬间,股混合着石腥和铜锈的气息漫出来,里面装着七块残破的石片,每块都用凿子刻着个“冤”字,笔画的深浅显示刻字人正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与矿坑石壁上发现的唐代刻痕完全一致,其中一块的边缘,还留着个极小的牙印,形状与石老爷子养的那只老黄狗“石敢当”的齿痕一致。那只狗在石老爷子死后就守在石狮旁,有人说它误食了带石粉的食物死了,石砚之却总在午夜听见工坊传来狗爪扒石头的声,像在提醒她看某块石料。
二、石纹记冤
寒露的夜里,狂风卷着砂石敲打窗棂。石砚之将七把青铜凿子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摆在石狮周围,顽石突然剧烈震颤,狮身的石屑簌簌剥落,露出里面藏着的七根细铁链——每根都只有手指粗细,链环上刻着唐代工匠的姓氏,其中一根的末端,拴着块方形石牌,上面用阴文刻着“拒雕伪碑”,字迹的力度与皇室石碑的刻字标准完全吻合。她按《石谱》记载,将七块石片拼在石牌旁,石狮突然“轰隆”一声前倾半寸,基座下的地面裂开道缝,缝里透出幽蓝的光,光中浮现出七个模糊的人影:七个石匠围着巨石跪拜,面前站着持剑的卫兵,随后人影被锁链锁住,拖向矿坑深处,石牌上的刻字突然渗出暗红的液珠,顺着裂缝漫出来,在工坊的地面上汇成七个字:“贞观二十三年十月”。
“这不是普通的石狮,是藏着血誓的纪念碑。”石砚之盯着光中消散的人影,“先祖石开山将七位石匠的铁链嵌进狮身,用顽石封存他们最后的抗争。石老爷子发现的石粉,是第七位石匠的血——他不是意外身亡,是被人阻止揭露真相,那些凿子,是他标记骸骨位置的信物。”她翻出石老爷子的凿石笔记,最后一页画着幅矿坑的剖面图,在七号矿道的位置,标着个红点,旁边写着“七魂聚,石裂时”,字迹被石粉覆盖,隐约能看见“李”字的轮廓——正是当年下令处决石匠的皇子姓氏,《旧唐书》记载这位李姓皇子因“平定工匠叛乱”被封为亲王,后代在武则天时期改姓“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