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大明养生小帝姬 > 第64章 万历三十六年冬

大明养生小帝姬 第64章 万历三十六年冬

作者:溯河燃灯者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11-18 18:15:15

宫廷深苑:被忽略的角落——后宫、宫人及宗室旁支

1. 慈宁宫(李太后居所)的“简礼年节”

万历生母李太后(孝定李太后)虽居慈宁宫,年节仪轨远简于乾清宫——腊月二十四起,仅令宫女在殿廊挂素色纱灯(非鎏金,仅罩白纱,内点烛火,取“素净奉佛”意),春联用浅红笺写“身安体健”“阖宫康泰”,由太后身边的老太监手书,不请翰林院学士。

除夕当日,李太后不参与乾清宫家宴,仅在慈宁宫设“小家宴”——召太子朱常洛、太子妃及东宫年幼子女(朱徵妲、朱由校)入内,菜品仅四样:炖鸡汤(太后信佛,不食荤腥,用素鸡替代)、素馅饺子(韭菜、豆腐为馅)、蒸山药(京郊御园产)、杏仁茶,无任何珍馐。宴间太后多问东宫琐事,比如“徵妲在聊城学的农谚,可还记得几句”,朱徵妲念“薯苗缓苗要十天”,太后笑着摸她的头,赐一串银质长命锁(非宫廷珍宝,是太监管事从坊间银楼定制,刻“平安”二字)。

守岁时,太后率宫女在佛堂燃“岁灯”(一盏琉璃灯,内供观音像),诵《金刚经》半卷,便令众人退下——她年近七旬,精力不济,且不喜热闹,仅留贴身宫女守夜。

2. 宫廷底层宫人:夹缝里的年味

尚膳监、浣衣局、锦衣卫校尉等底层宫人,年节无休却有“小福利”:腊月三十辰时,内务府按“品级发赏”——总管太监得银五两、绸缎一匹;普通宫女、太监得银一两、芝麻糖二斤;锦衣卫值守校尉得“酒肉份例”(猪肉一斤、白酒二斤),由各衙门管事分发。

他们的“过年”多在值守间隙凑活:乾清宫当值的小太监,趁万历回后殿看书的间隙,在廊下墙角围坐,分食自带的“糖火烧”(京郊烧饼铺买的),用锡壶温一壶劣质白酒,小声说几句“来年能调个轻省差事”;浣衣局的宫女,腊月三十需赶洗后宫的年节新衣,忙到戌时才歇,凑钱买一串“小鞭炮”,在浣衣局院子里点燃,听个响就算过年——没人敢喧哗,怕冲撞宫规。

3. 宗室旁支的“趋奉年礼”

在京的宗室旁支(如朱元璋后裔、未就藩的郡王,如“瑞王”“惠王”家属),年节需先给万历、李太后、太子送“年礼”,再自家过节。礼单按规制递减:给万历送“贡物”(如瑞王家送的是陕西贡的羊绒毯、惠王家送的是湖广产的象牙扇);给李太后送“佛前供品”(素点心、香烛);给太子送“实用之物”(如绸缎、笔墨)。

送礼需由宗室子弟亲自登门,在宫门外递“手本”(写明身份、礼单),由太监转呈——多数时候礼单会被“留中”,仅得一句“知道了”的回复,但不敢不送。自家过年时,菜品比平民丰盛(有鸡鸭、腊味),却远不如太子东宫:瑞王家除夕宴仅六菜,席间不敢奏乐,只让子弟念几句“皇恩浩荡”的吉利话,透着谨慎。

二、京城内外:勋贵、平民与漂泊者的年味

1. 内城勋贵:规矩笼着的虚浮年

正阳门内东侧的英国公府,是京城勋贵里的“头面人家”——第一代英国公张辅随朱棣靖难,家底厚、规矩重,可到了万历三十六年,这“年味儿”早被官场的谨慎浸得没了热乎气。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起,府里就透着“既要撑场面,又怕过了头”的别扭。

管家张忠领着仆役扫尘,梯子刚搭到正厅檐角,就被老夫人的陪房刘嬷嬷喊住:“慢着!那对鎏金铜灯别擦太亮——上年宫里来的公公说,乾清宫的灯今年都减了两成,咱们府里太扎眼,怕言官参‘僭越’。”张忠只好换了块半旧的抹布,把铜灯擦得“半明不暗”,像蒙着层灰。

腊月二十五备年礼,更是让英国公张惟贤愁眉不展。按往年规矩,得给内阁首辅叶向高、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各送一份“厚礼”,可今年不一样——前阵子东林党刚参了几个“勋贵交通内官”的折子,冯保那边递话“今年不必费心”,叶向高又素来爱摆“清廉”架子。最后定下的礼单,竟透着几分寒酸:给冯保送两匹江南新织的“浅碧绉纱”(不是贡品,是府里织坊自造的)、一匣“杏仁酥”(内宅厨娘做的,非外面买的珍馐);给叶向高送的是两函宋版《论语》(是张家传下来的旧物,不算“新贡”)、二十斤京西产的“京白米”(平民也吃得起,只胜在新鲜)。送的时候还特意叮嘱儿子张世泽:“递礼时别多说,只说‘自家产的小物,给阁老、公公添个年彩’,千万别提‘孝敬’二字。”

除夕当日的家宴,是英国公府最“拧巴”的时候。正厅里摆了三桌:上首是老夫人、张惟贤夫妇,中桌是儿子儿媳、未出阁的女儿,下桌是旁支的子侄。菜品算丰盛,却全是“合规”的——八菜一汤,没有御膳里才有的“天鹅炙”“麒麟肉”,最体面的不过是“填鸭烧笋”(填鸭是自家养的,笋是南方客商送的)、“糟熘鱼片”(用的是永定河的草鱼,不是海里的鲜鱼)。老夫人夹了一筷子笋,忽然停住,问张世泽:“昨儿去东宫给太子送年礼,太子殿下可有话?”张世泽放下筷子,小声答:“就说了句‘知道了’,还问了句‘你家小女儿的绣活可精进了’——没提别的。”老夫人松了口气,又叮嘱:“年后教你妹妹少绣那些‘凤凰牡丹’,多绣些‘兰草、竹子’,免得人说‘勋贵女儿僭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