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由检忙于梳理江南漕运这团乱麻之际,北方的皇太极却是意气风发,扩张的野心随着每一次劫掠的成功而愈发膨胀。
眼见跨海掳掠的“生意”如此红火,利润(主要是人口)如此丰厚,他已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沿岸骚扰。
一个更大胆、更猖狂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型——“给那帮矮矬子倭人来个狠的,直掏其心窝!”
崇祯十四年末(或十五年初),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皇太极亲自披挂上阵,展现其绝非仅善陆战的统帅之姿。
他率领着三千最为精锐的满八旗巴牙喇护军,登上了由荷兰技工协助建造、改装的运输船队。
舰队从海参崴港口起航,凭借季风与初步掌握的海图知识,竟真的成功横渡日本海,绕过了日本守备相对严密的九州地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了本州岛的日本海沿岸!
登陆之后,皇太极毫不停留,目标明确至极——京都!
那座象征着日本千年皇权与文化的千年古都,在其眼中,不过是一个蕴含着巨量人口与财富的超级宝库。
“儿郎们!”皇太极扬鞭指向内陆,“目标,倭人京都!给朕抢!男的为奴,女的为婢,金银财宝,粮食物资,尽数搬空!挡我者,死!”
三千八旗精锐如同出闸猛虎,化作一股毁灭性的钢铁洪流,沿着道路直扑京都。他们根本不管遇到的是农民、商人、僧侣还是低级藩士,见人就抓,用绳索串连,稍有不从或反抗,雪亮的刀锋便毫不犹豫地劈下。
村庄被焚毁,寺庙被洗劫,城镇被踏平。
消息传到京都,举城骇然!
此时的京都,虽有天皇居所和公家贵族,但军事防御早已废弛不堪,真正的军事力量掌握在江户的德川幕府手中。
面对这支突然从天而降、如神兵天煞般的异族军队,京都的守备力量包括京都所司代的兵力以及各大名屋邸的护卫完全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皇太极的军队几乎没遇到像样的阻拦,便兵临城下,随即轻易攻破防御薄弱的城门,冲入了这座千年古都!
京都,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噩梦之中。
八旗兵冲入街町、商铺、贵族府邸甚至皇宫外围区域,疯狂抢夺一切值钱物品和粮食布匹。
而人丁是重中之重。精锐的八旗兵效率极高,分区扫荡,将大量惊恐万分的市民、贵族仆役、工匠、僧侣甚至一些低级公家子弟,不分青红皂白地粗暴抓捕、捆绑。哭喊声、哀求声、怒骂声与八旗兵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响彻京都的天空。
你说皇太极费了这么大劲,亲自渡海,就为了在京都抢一波就走?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这三千八旗精锐,根本就不是结束,恰恰相反,这只是一次火力侦察和先锋开路!
皇太极的胃口,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
他深知,要想真正给日本放血,攫取足以让大清国力飙升的人口和财富,就必须投入更大的本钱,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系统性的掠夺战争。
二十天后,日本海沿岸风云再起!
遮天蔽日的船队再次出现在海平面上,规模远超上次!
这一次,运载的不再仅仅是三千先锋,而是整整一万名真正的满八旗铁骑,以及一万名装备精良、作战勇悍的汉八旗精锐!
这两万生力军,如同第二波毁灭性的海啸,在皇太极事先控制的登陆场顺利上岸。
他们与之前的先锋部队会合,瞬间在日本的“本土”本州岛上,嵌入了一支总兵力超过两万三千人的庞大、专业、且极度危险的军团!
这支军队的核心是强大的满八旗骑兵,他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冲击力;
而汉八旗则带来了攻城拔寨的工程能力和更复杂的步兵战术。两者结合,互补短长,其战斗力绝非日本任何单一藩国乃至临时拼凑的军队所能抵挡。
德川幕府,彻底慌了!
当规模惊人的清军主力登陆的消息传至江户时,整个幕府高层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恐慌和震骇。
他们这辈子打过的最大的仗,也就是国内战国时代的藩国对决,何曾见过这等跨海而来、组织严密、目标明确且手段极其凶残的入侵?
“快!快传令!召集所有能召集的兵马!” 将军德川家光惊怒交加,声音都带着颤音。
幕府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相对其平日而言)疯狂运转起来,一道道紧急军令发往各地藩国。
各藩大名虽各怀心思,但在“外国入侵”这个大义名分和幕府严令下,不得不抽调兵力。
最终,一支号称四五万人的庞大军团被仓促集结起来,由幕府重臣或亲藩大名率领,乱哄哄地、从不同方向,朝着京都地区蜂拥而去,企图将这支“不知天高地厚”的入侵者赶下海,或者至少堵在京畿地区。
皇太极深谙用兵之道,更是将“掠夺”这门“生意”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他亲率三千精锐,大张旗鼓地与日军四五万人的主力部队遥遥对峙,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然而,这不过是其精心设计的诱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