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冲锋结束,尸横遍野。
尽管李云龙与王风清楚这只是佯攻,意在牵制与试探,但看到战友们成片倒下,仍忍不住攥紧拳头,浑身发颤。
半个时辰刚过,新三团与独立团刚刚撤离战场,伤亡数字便已报了上来。
李云龙和王风站在地图前,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两个团各自拼光了一个连,五百多名战士长眠沙场。
而日军那边,不过是被李云龙那门意大利炮,加上王风调来的几门迫击炮和掷弹筒削去了些人手。
伤亡天差地别。
可谁又有那么多炮弹挥霍?
李云龙和王风都不是阔绰之人。
打几炮壮胆可以,真要敞开了轰,子弹比命还金贵。
几轮齐射过后,火炮立刻收起,藏进掩体。
好钢不能用在空处,炮火得留着关键时候用。
从开战到撤退,八路军始终被城头的机枪压得抬不起头。
子弹像雨点般扫下来,冲锋一次次被打退。
李云龙一脚踹翻身边石头,破口大骂:“狗日的东洋崽子,等老子哪天破了这城门,定要你们一个个脑袋搬家,给兄弟们偿命!”
王风望着城墙方向,声音低沉:“老团长,鬼子火力比预想中硬得多。佯攻时咱们得再往后退些,不能贴得太近。”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这一趟没白打。土工作业的事儿已经铺开,小鬼子迟早会发现。您说,要是您是城里指挥的军官,看见外头一条条土壕蛇一样朝城门爬,您会怎么想?”
李云龙眯眼琢磨片刻,答道:“那还用说?肯定以为咱们想挖近点,缩短冲锋距离,准备强攻城门。”
“对。”
王风点头,“就算动作慢,也比硬冲强。既能掩护下一步行动,又能少死人。”
“就这么办。”
他继续道,“咱们来回折腾,挖一段、打一阵,让鬼子神经绷紧。他们盯着望远镜看一整天,草木皆兵,精神早就垮了。等到半夜十二点,人一合眼,除非咱们自己放枪,否则动静再大,他们也不会醒。”
城墙上,山谷三郎正举起望远镜。
远处,五百步开外,尘土腾起,黄烟滚滚。
一条条弯曲的土壕如蚯蚓般在地表延伸,缓慢而坚定地朝着南门逼近。
他瞳孔一缩,心头猛地一震。
这分明是土八路在用最笨却最有效的法子——土工作业,步步为营,逼近城防。
“他们想攻城。”
这个念头瞬间占据脑海。
他抓起步话机欲下令射击,可随即作罢。
距离太远,对方全躲在土坎后掘进,身形难觅。
天色渐暗,光线模糊,哪怕神枪手也难以命中。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泥土之蛇,一寸寸,向城门爬来。
用掷弹筒进行轰击,实际作用十分有限。
那些机警的土八路早已预判到日军可能采取这种方式,因此挖壕时特意设计成曲折迂回的路线。
在这种布局下,不仅日军炮弹很难准确落入五百步开外、宽度仅约一米的狭窄壕沟,即便有炮弹落入其中,也会因战壕弯道的遮挡,使得藏身其内的八路军士兵免受严重杀伤。
山古三郎只能焦灼地站在城头,望着八路军一寸寸掘土推进,逐步向城门方向逼近。
他心头不安,急忙召来专业侦察兵,通过肉眼观测估算敌方工事进展速度。
侦察兵报告:“大队长,对方人数虽多,但工具粗糙,挖掘进度缓慢。依目前速度判断,哪怕到了明日清晨,最前端的壕沟距离我方城门仍会有三百步左右。”
三百步!
山古三郎心中稍安,这个距离尚在防御可控范围之内。
对于今晚,他决定按兵不动,只安排哨兵严密监视八路军动向即可。
等到天亮之后,援军也将更接近沁水县,届时再做进一步应对。
此时此刻,他唯一盼望的,就是夜幕尽早降临。
一旦天黑,视线受阻,土八路的挖掘效率必然下降,无需己方出击,时间便自然被拖住——这种不费一兵一卒的拖延,正合他心意。
因此,在南城门内,日军正默默祈求黑夜快些到来。
……
而同样期盼天色尽快转暗的另一方,则是驻守在沁水县东城门的晋绥军227团。
沁水县。
东城门。
城墙上一座相对安全的角楼中,晋绥军227团团长包嵩脸色阴沉,僵硬地坐在一张积满尘土的石凳上,沉默不语。
这一仗打得憋屈,越打越觉惊惧,怒火也在心底不断积攒。
憋屈的是,自己身为守城一方,城下日军粗略估计不过一个大队,却自开战以来始终占据主动,火力压制得守军喘不过气。
惊惧的是,日军作战能力远超想象。
暂且不论武器装备上的压倒优势,单论士兵个体战斗素养,与部队间的配合默契,差距就极为明显。
在多次进攻中,东城门几近失守。
所幸沁水县古城墙本身结构坚固,整座城垣垛口连绵,了望楼高耸森然,即便经历日军猛烈炮击,依旧巍然未垮,为227团提供了坚实屏障。
日军弹药已非无穷无尽。
指挥攻城的日军军官见火炮难以短时间内炸塌城门,只得放弃强轰计划,改为一次次组织炮兵掩护下的步兵冲锋,轮番强攻。
“只要城墙不倒,我们就还有机会。”
包嵩低声自语,目光死死盯着城外渐暗的原野。
包嵩终于明白自己被徐梓琳彻底骗了,怒火中烧。
他如今被困在城内,前不能进,后无法退,唯有死守东门一线生机。
手下兄弟接连倒下,鲜血染红城墙,这一切的源头,竟是那个女人一手造成。
若此刻徐梓琳出现在眼前,他定会毫不犹豫拔枪射击,一弹毙命,只为平息胸中翻涌的恨意。
他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咬牙切齿地咒骂徐梓琳的名字。
那女人笑得温婉,心却比毒蛇还冷。
他也记不清日军发起过多少轮冲锋。
只记得最初驻守东门的千人队伍,加上从南、西、北三门调来的两千援兵,合起来近三千人马。
可到现在,活着能站稳的不过千人,其中大半带伤,断臂瘸腿者随处可见。
喜欢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