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头看了看天,暮色正一层层压下来。
“再过一个时辰,天彻底黑透,行动就得趁那个时间。夜里开战,一旦城下没破,城里的鬼子也会松劲儿,觉得暂时安全,便会派人向援军报信,说情况稳定。这样一来,敌人的增援就不会急着赶路,打援的压力就小多了。”
“尤其是咱们的友军,晋绥军227团的弟兄们,只要拖过这一夜,就有希望挺住。”
在座几位将领低声笑了几句,有人顺口调侃了包嵩一句。
王风继续道:“真正动手是在半夜前后。那时鬼子被南门闹腾了一整晚,困得眼皮打架,睡得正沉。我们的精锐队伍就在这时出动。”
“任务很明确:带着绳索,悄悄攀上侧墙,登顶后放下长绳,接应后续人员。动作要快,下手要狠,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等爬上城头的兵力足够,立刻打开城门,和南门外的主力里外呼应,一举破城。”
“为了这一天,我准备了一百条结实的攀岩绳。第一梯队由我的突击队带头,谁先上去,谁就把绳子挂好。后面的兄弟一个个往上冲。一个都不能少。”
“临汾,今夜必破。”
**米高的城墙,说高不高,战士们手握绳索,轮流发力,几步距离而已,动作慢些也不过两三分钟便能翻越。
挑选的都是体格健壮的精锐,背上一支步枪,这点任务完全能够拿下。
王风讲完,嘴角微微扬起,神情从容。
周围将领沉默不语,眼神中透出震惊,谁也没料到竟会用这种方式攻城。
深夜攀墙而上,这种打法连想都不会想到,鬼子做梦也猜不到会有这一招。
李云龙咧嘴一笑:“我就知道三愣子不简单!这主意妙啊!张大彪,马上去全团挑五百人,专找会爬的,子弹多给些,每人至少二十发。”
“明白!”
王风继续道:“老团长,为了不让敌人起疑,咱们得绕远些,沿城墙走个千把米,从城门两边同时往上爬。两翼夹击,再配合南门正面猛攻,任凭小鬼子火力再猛,也守不住。”
“等天亮了,他们的指挥部才会发现,以为牢不可破的临汾,一夜之间已经换了主人。”
李云龙哈哈大笑:“三愣子,你他娘的就是聪明!”
王风无奈摇头,脑中忽然闪过一个滑稽画面,转瞬即逝。
他抬头看了看天,太阳早已西沉,天地正被黑暗缓缓吞没。
……
黄昏时分。
将近六点。
天空还残留着一丝微光,在彻底入夜前的最后一刻,正如王风所言,再过不久,整座城市就会陷入漆黑。
平常时候,人们总偏爱白昼,惧怕黑夜。
因为黑暗意味着未知,当四周一片死寂,视线全无,人就容易感到无助,仿佛命运不再由自己掌控,恐惧便会悄然爬上心头。
但今夜不同,有三股力量都在等待这黑暗降临。
在临汾南门外,新三团与独立团按照王风和李云龙的部署,趁着夜幕前发起一次假进攻。
大批队伍从各处涌来,阵势浩大,城头上的日军看得心惊肉跳。
城墙上,指挥官山谷三郎眉头紧锁。
尽管此前信心十足,可当看到八路军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出现时,心底的不安再也压不住。
他断定:八路军要在天黑前发动总攻,誓要一举夺下临汾。
山谷一郎对八路军的装备与衣着嗤之以鼻,常在部下面前,讥讽他们像乞丐组成的队伍。
可每当战鼓擂响,他又不得不承认,这支衣衫褴褛的部队,所展现出的拼死意志,连他自己都感到震撼。
他曾悄悄设想,倘若换作帝**队处在同样的境地——缺粮少弹、风餐露宿,是否还能保持如此不屈的战斗精神?
答案在他心底并不明确。
他对敌人的态度始终复杂:嘴上不屑一顾,行动却步步为营。
这种矛盾的心理并未影响他的判断。
作为日军指挥官,他深知轻敌是战场大忌。
在整个侵华日军序列中,能像他这般既傲慢又谨慎的军官实属罕见。
战斗打响后,王风与李云龙迅速将主力拆分为四支突击小队,悄然向临汾南门推进。
当双方距离缩短至二百步左右时,交火正式爆发。
这不是随意选择的位置,而是被迫的逼近。
日军手中的三八式步枪,有效射程远超八路军手中那些五花八门的老枪——汉阳造、老套筒,甚至还有土制鸟铳。
若在开阔地带拉长距离对射,八路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沦为墙头子弹的活靶。
但李云龙和王风从不吃亏到底。
哪怕前方是火海,也要往前冲。
他们宁可用血肉之躯换一次进攻机会,也不愿被动挨打。
于是,在炮火纷飞中,队伍一步步向前挪动。
城楼上的山谷三郎一时无法判断对方的真实目的。
他眉头紧锁,心中疑虑重重:敌人究竟想干什么?
难道真要靠人海硬闯城墙?
这个念头刚起便被他否定了。
能一夜之间连下十余县城,绝非乌合之众所能为。
如此迅猛而有序的攻势,背后必有章法。
可眼下战术意图依旧模糊不清,他索性不再多想,只下令做好迎击准备。
当八路军进入两百步内,山谷三郎果断下令全面射击。
刹那间,南门外硝烟翻滚,枪声如雷。
机枪扫出的火线织成死亡之网,炮弹轰鸣中,大地颤抖不止。
短短片刻,冲锋队伍中的伤亡数字急剧攀升,如同瘟疫般蔓延开来。
居高临下的优势在此刻显露无遗。
日军依托城墙垛口,每打出一发子弹后便可迅速隐蔽,从容退壳上弹,再探头瞄准。
视野开阔,目标清晰,射击节奏稳定得近乎冷酷。
而城下的八路军则完全暴露在火力覆盖之下。
无遮无挡,每一次跃进都要付出代价。
更令人窒息的是,日军士兵大多身经百战,枪法精准,尤其那些满脸胡茬的老兵,扣动扳机几乎从不失手,往往一枪毙命。
再加上掷弹筒的威力在高处倍增,手榴弹也能抛出迫击炮的效果。
城下人影攒动,黑压压一片,随便一炸便是数人倒地。
喜欢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抗战:从傻子兵到亮剑战神!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