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楼”掐断高端食材供应链的举动,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沉浸在开业喜悦中的“山海轩”团队,也让林小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看似光鲜的美食“江湖”中,没有自己的根基,就如同无根浮萍,随时可能被风浪掀翻。
临时寻找替代供应商,调整菜单,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要想真正摆脱掣肘,必须在供应链的上游,建立起属于“山海”自己的、稳固的根据地。
“是时候了。”林小风在核心团队会议上,目光扫过李默、小刘以及新加入负责运营的副总,“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终端做一家好餐厅。我们要把触角延伸到食材的源头,从土壤、水源开始,掌控我们食物的品质和命运。”
他摊开一张中国地图,上面已经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了许多圈点。
“这里,云南香格里拉,是我们松茸、鸡油菌等野生菌的核心产区。”
“这里,山东莱芜,有国内最好的黑猪品种之一,以及正在兴起的有机蔬菜种植园。”
“这里,江苏靖江,是长江水系珍贵河鲜的传统养殖区。”
“这里,浙江安吉,出产极品的冬笋和白茶……”
“还有东北的五常、宁夏的滩羊、广东的清远鸡……”
这些地方,都是林小风凭借前世经验和今生考察,早已锁定的优质食材原产地。之前由于资源和精力有限,只能通过中间商进行采购。如今,在“百味楼”的逼迫下,他决定亲自出马,打通这些关键节点。
“李默,你留守大本营,稳住日常运营,继续应对可能的舆论风波。小刘,你跟我走,这次是绝佳的学习机会。”林小风迅速做出部署,“我们第一站,去山东!”
两天后,林小风带着弟子小刘,以及一位长青资本派来的、熟悉农业投资的法律顾问,踏上了前往山东莱芜的旅程。他们没有选择飞机,而是自驾,因为沿途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风土人情,考察农业生态。
车子驶出繁华的都市,窗外的景色逐渐被连绵的农田和起伏的山丘所取代。初冬的北方大地,显得有些萧瑟,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作物秸秆的气息,却让林小风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这才是食物最初的味道。
他们的目的地,是莱芜山区的一个自然村。据前期调研,这里有一位名叫赵老倔的老农,坚持用古法土养一种本地特有的黑猪,肉质香醇,肥而不腻,瘦肉紧实有嚼劲,是制作顶级红烧肉、扣肉等菜品的绝佳原料。之前曾有高端餐厅试图采购,但赵老倔脾气古怪,产量又极低,合作很难谈拢。
几经颠簸,车子在一条狭窄的碎石路尽头停下。眼前是一个掩映在光秃秃的柿子树和杨树林中的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宁静得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犬吠和鸡鸣。
按照地址,他们找到了一处带着大大院落的农舍。院墙是用石头垒砌的,院门敞开着,能看到里面散养着几只羽毛鲜亮的土鸡,以及角落猪圈里隐约可见的几头黑猪身影。
一个穿着旧军大衣、头发花白、脊背却挺得笔直的老人,正坐在院中的小马扎上,就着冬日稀薄的阳光,仔细地修补着一个竹筐。他动作缓慢,却异常专注,仿佛手中的是一件艺术品。
这就是赵老倔。
林小风没有立刻进去,而是站在门口,静静地观察了一会儿。他注意到猪圈打扫得相当干净,黑猪的精神状态很好,皮毛乌黑发亮,正在悠闲地拱食。院角的食槽里,残留的并非工业化饲料,而是明显的麸皮、豆渣、野菜和少量玉米的混合物。
“请问,是赵大爷吗?”林小风轻轻敲了敲敞开的院门,语气恭敬。
赵老倔抬起头,露出一张被风霜刻满皱纹、但眼神清亮锐利的脸庞。他打量了一下林小风三人,尤其是他们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穿着,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瓮声瓮气地问:“啥事?”
“我们是省城‘山海轩’餐厅的,慕名而来,想看看您养的黑猪,谈谈合作。”林小风微笑着说明来意,态度诚恳。
“合作?”赵老倔放下手中的活计,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站起身,他的个子不高,但气场却很足,“跟我有啥合作的?我这儿就这几头猪,自己吃,亲戚朋友分分就没了,不卖。”
果然如传闻般倔强。
小刘忍不住开口:“赵大爷,我们林师傅是真心实意想找好食材。我们餐厅……”
林小风抬手制止了小刘,依旧面带微笑:“赵大爷,我们不急着谈买卖。能让我们先看看您的猪吗?顺便,也想向您请教请教这黑猪的养法。”
提到养猪,赵老倔的眼神似乎亮了一下,但语气依旧冷淡:“猪有啥好看的?不都长一个样。”话虽如此,他还是转身朝着猪圈走去,算是默许了。
林小风几人跟上。靠近猪圈,并没有预想中的浓重异味,只有淡淡的牲畜和发酵草料的味道。几头黑猪看到生人,警惕地抬起头,发出“哼哼”的声音,肌肉线条流畅,充满野性活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