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留下的那件【山岩壁垒胸甲】,静静地放置在莱恩工作台的中央,与旁边那块散发着混乱波动的混沌水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代表着秩序、历史与传承,却难掩岁月的侵蚀;一个象征着混沌、未知与挑战,内里蕴含着狂暴的力量。两者仿佛构成了莱恩此刻研究道路的两极,都需要他用独特的“倾听”与“理解”去应对。
送走维克多后,莱恩没有急于动手。他先是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不借助任何工具,仅仅依靠他那日益敏锐的能量感知,对胸甲进行了全面的“诊断”。
精神力如同最细腻的流水,缓缓漫过胸甲表面每一寸冰冷的金属,渗透进那些精美而古老的符文刻痕之中。在他的“内心之眼”里,这个完整的【中级防护】符文回路,不再是死板的图案,而是一条本应畅通无阻、将防护能量均匀布散到整个胸甲的能量“运河系统”。
然而,正如维克多所言,这条“运河”衰老了。莱恩清晰地“听”到了其中不和谐的“杂音”与“阻滞”。
在几个符文线条交汇的关键节点,他感知到能量流经时变得异常粘稠、缓慢,如同河道中淤积了泥沙,形成了“能量淤积点”。这些淤积点不仅降低了能量传输的效率,长期下来,还会对符文线路本身造成持续的、细微的损伤。
而在另一些地方,尤其是在符文回路与胸甲基体金属结合的边缘地带,他感知到能量正在以极其缓慢、却持续不断的方式向外“渗漏”,如同古老的堤坝出现了细微的裂隙。这种流失看似微不足道,但经年累月,正是导致防护效果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莱恩还发现,这个古老的符文设计虽然严谨,但在能量利用效率上,似乎并未达到最优。一些辅助性的回路结构显得有些冗余,或者在能量流转时产生了不必要的内部损耗。
问题清晰了。不是颠覆性的重创,而是岁月和无数次冲击留下的“暗伤”与“低效”。
完全重绘符文,风险极高,且可能破坏这件古物本身的历史价值和结构稳定性,绝非上策。莱恩决定采用一种更精细、更尊重原设计,也更能体现他当前理解层次的方法——“节点疏通”与“回路微调”。
他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那些“能量淤积点”。
取出那支特制的“龙血木”铭文笔,蘸取少量专门用于高精度能量疏导的“星光银”墨水。莱恩深吸一口气,将精神状态调整至如同面对那块混沌水晶时所需的极致平静与专注,但这一次,他的意念不再是“共鸣”,而是“疏导”与“修复”。
他的动作轻柔得如同羽毛拂过水面。笔尖凝聚着一丝精纯的魔力,并非强行冲击那些淤积点,而是以一种独特的、高频轻微震颤的方式,如同最精密的音叉,精准地作用于淤积能量与符文内壁粘连最薄弱之处。
这不是依靠蛮力冲刷,而是利用精准的能量波动,去“松动”那些淤积的能量颗粒,引导它们重新回归流动的主航道。他的精神力高度集中,感知着笔下能量最细微的变化,随时调整着魔力的频率和输出。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力的过程。每一个淤积点的疏通,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微观层面的手术。汗水从他的额角渗出,但他持笔的手稳如磐石。得益于近期对混沌水晶的“共鸣”练习,他对魔力微操的掌控力已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对能量流动的感知也变得更加入微。
第一个淤积点被成功疏通!感知中,那一段原本滞涩的能量流瞬间变得顺畅起来,如同淤塞的河道被悄然打通。
莱恩稍稍松了口气,没有停歇,立刻转向下一个……
当所有主要的能量淤积点都被逐一疏通后,整个符文回路的能量流动明显顺畅了许多,那层黯淡的防护光晕似乎都凝实了一丝。
接下来,是处理那些细微的“能量渗漏点”。这需要更精细的操作。莱恩没有使用大面积的覆盖修补,那会改变符文的原始结构和能量特性。他采用的是“点焊”式修复。用笔尖引导着极其微量的导能材料,精准地填补在那些因金属疲劳或微观损伤形成的渗漏裂隙处,材料用量精确到几乎不改变该处原有的线条轮廓,只是重新建立了完美的能量密封。
最后,是对能量效率的优化。莱恩根据近期研究古代符文和能量流态理论的心得,在不改变主体回路的前提下,对几处他认为存在冗余或内部损耗的辅助回路进行了极其细微的调整——或是将某个转折角度打磨得更加圆滑以减少湍流,或是在某个能量分流处添加了一个微不可见的、用于平衡压力的辅助节点。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两天。期间,莱恩除了必要的进食和短暂休息,几乎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项精细的工作中。当最后一处微调完成,他放下铭文笔时,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但精神却异常清明。
他再次将感知笼罩胸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