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科洛夫的行动力惊人。在四十八小时内,他将位于塞纳河畔、原本计划用于下一个大型装置艺术展的整个空间清空,改造成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现场实验室”。空间中央是江辰的控制台和巨大的环形投影幕布,一侧是林晚星的画架、数位屏以及各种传统与现代绘画工具,另一侧则设置了面向全球直播的多个机位和专业的音控台。墙壁被刷成哑光黑,地面上布满了可见的数据线缆和传感器,刻意营造出一种未完成的技术感与原始创造力交织的氛围。
消息如同野火般蔓延。星宸科技神秘创始人江辰的首次公开技术演示,与近期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艺术家林晚星联合进行现场创作,主题直指最敏感的算法伦理问题,由以制造话题着称的策展人索科洛夫策划并全球直播……每一个元素都精准地踩在当下舆论最亢奋的神经上。
直播开始前两小时,后台准备区。
江辰坐在临时搭建的服务器集群前,进行最后一次系统校准。他穿着星宸科技标志性的深色高领衫,外面套着一件白色实验服,看起来更像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而非即将面对亿万观众的主角。他的表情平静,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移动,检查着“社区情感地貌图”生成引擎的每一个模块。只有林晚星能从他比平时快0.3秒的眨眼频率中,看出他内部正在承受的巨大运算压力。
林晚星则在一旁调试她的颜料和数位笔。她选择了一套极其有限的色彩——主要是不同明度的蓝、灰,以及少量的、象征能量的暖橙。她不知道今天会画出什么,她的计划是跟随江辰构建的“地貌图”和数据流,进行即兴的、感性的回应。
索科洛夫穿梭其间,像一位即将指挥交响乐的指挥家,既兴奋又紧张,反复确认着灯光、机位和网络稳定性。
“记住,”他最后一次对两人强调,“这不是辩护,是展示!是让你们的力量,穿透所有噪音,直接击中人心!”
直播准时开始。
没有主持人,没有开场白。镜头直接切入空旷的、充满技术感的展厅中央。江辰和林晚星各自站在自己的“阵地”前,背景是巨大的、尚且黑暗的环形幕布。
全球在线观看人数在开场三十秒内突破千万。
江辰抬起眼,望向主摄像机镜头。他的目光平静无波,仿佛穿透了镜头,直视着每一个屏幕后的观察者。
“我是江辰。”他的声音通过高质量的收声设备,清晰地传遍世界,冷静,稳定,不带任何情绪,“今天,我将尝试将‘星火之窗’资源分配算法的决策过程,进行可视化呈现。”
没有寒暄,没有回应质疑,直接切入核心。这种近乎冷酷的效率,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强大的风格。
他修长的手指在控制台上敲下第一个指令。
黑暗的环形幕布骤然亮起!无数细小的光点如同星尘般涌现,它们代表着“星火之窗”数以十万计的社区成员。这些光点并非静止,而是缓慢地移动、闪烁,仿佛拥有生命。
“这些光点的初始亮度、颜色和运动趋势,由成员的历史贡献、项目活跃度、技能标签复杂度等十七个维度的数据综合生成。”江辰的声音如同导航员,引导着观众进入这片数据的星海。
接着,他引入了资源流。只见一道道如同涓涓细流般的白色光带,开始在这些星点之间穿梭、流转。
“现在展示的,是算法介入前的自然资源流动模式,主要基于社交关系和随机匹配。”江辰解释。
观众能清晰地看到,一些本就明亮的光点(高贡献度成员)吸引了更多的资源流,而一些边缘的、微弱的光点则几乎被忽略。这种“马太效应”的直观呈现,让许多人瞬间理解了旧有模式的弊端。
然后,江辰启动了新的分配算法。
整个“星图”骤然变化!
白色的资源流仿佛被注入了智能,开始偏离原有的“引力中心”,主动寻找那些虽然光芒微弱、但具有特殊“潜力光谱”(由项目创新性、技术稀缺性等指标定义)的光点。一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几乎要被遗忘的星点,因为得到了资源的“灌溉”,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明亮、活跃起来!
更令人惊叹的是,江辰开始实时调整参数。他调高了“公平性”权重,资源流变得更加分散均匀;他增加了“风险偏好”,资源开始大胆地涌向几个看似“怪异”、光谱独特的光点……
整个“社区情感地貌图”活了过来,它不再是一幅静态的图画,而是一个动态的、呼吸着的、不断演化的生态系统!算法的“意图”——在公平、效率、创新、风险等多元价值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被直观地、无比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算法没有‘偏见’。”江辰在一片寂静中开口,只有服务器和他冷静的声音在回荡,“它只有被设定的‘目标’。它的‘偏见’,是它所服务的共同体,在特定发展阶段,集体选择的价值优先级的数学体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