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星的怀抱像一处避风港,暂时阻隔了外界呼啸的狂风骤雨。江辰紧绷的身体在她轻柔的哼唱和稳定的心跳声中,一点点松弛下来,那令人心悸的高频颤抖终于彻底平息。他没有动,依旧将额头抵着她的肩窝,呼吸从破碎紊乱逐渐变得深长,仿佛一个耗尽所有能量后,终于找到充电基站的精密仪器。
他没有睡着,林晚星能感觉到他意识的清醒,以及那种内部系统正在全力运转、重新整合的“嗡鸣”感,只是这次不再是崩溃的边缘,而是修复与校准。
她就那样抱着他,坐在冰冷的地板上,背靠着同样冰冷的服务器机柜,直到窗外的天色由浓墨般的漆黑,渐渐透出些许灰白。
当第一缕晨光艰难地穿透巴黎的雾霭,透过书房的百叶窗缝隙,在地板上投下细长的光带时,江辰终于动了。他极其缓慢地抬起头,避开了林晚星的目光,动作间带着一种程序重启后的、略显僵滞的疏离。
“系统过载警报已解除。”他陈述道,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只是比往常更低沉些,带着一丝能量消耗过度后的沙哑,“核心逻辑链稳定性恢复至百分之九十二。”
林晚星看着他苍白的侧脸,没有追问昨晚具体发生了什么,只是轻声问:“现在呢?感觉怎么样?”
江辰沉默了一下,似乎在扫描内部状态。
“存在……残留的不协调参数。但已纳入可控范围。”他回答,然后,他转过头,第一次真正看向她,眼神复杂,那里面除了熟悉的理性评估,还掺杂着一丝昨夜混乱留下的、尚未完全平息的余波,以及一种……难以定义的、类似于“感激”的微弱信号?“谢谢你……的干预。”
“干预”。他用了一个非常技术化的词。但林晚星听懂了其中的含义。
“不用谢。”她微微一笑,扶着旁边的控制台站起身,腿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有些发麻,“我们是同伴,不是吗?”
江辰看着她,没有立刻回应“同伴”这个定义,但他也站起身,动作恢复了往日的精准流畅。
“外部威胁需要处理。”他将话题拉回了现实的危机,“陆衍的提议,具有逻辑必要性。”
他指的是公开露面,参与对话。
早餐时,气氛依旧凝重,但不再是绝望的窒息。江辰快速浏览着陆衍发来的最新舆情简报和董事会内部动向分析。林晚星则一边喝着牛奶,一边思考着“星火之窗”社区内部可能需要的安抚和解释工作。
“董事会质询会议,定于四十八小时后。”江辰放下终端,语气平稳地宣布,“届时,我会接入。”
林晚星看向他:“你需要我做什么?”
“不需要。”江辰回答,但随即补充道,“但如果你在场,外部观测数据可能显示……稳定性参数会提升 approximately 百分之八点五。”
他用数据表达了他的“需要”。林晚星心中微暖,点了点头:“好,我在。”
“至于公开对话,”江辰继续道,目光投向虚空,快速分析着,“单纯的技术解释效率低下。需要引入……更具象的载体。”
他的手指在餐桌上无意识地敲击着,那是他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算法,不仅仅是代码。它是‘星火之窗’社区过去六个月所有公开交互数据、项目成果、价值倾向的……凝结态。”他像是在组织思路,又像是在向林晚星解释,“它的‘偏见’,本质上是社区集体意志在特定数学框架下的投影。”
林晚星眼睛微微一亮:“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应该去‘辩解’算法没有偏见,而是应该向所有人展示,这个‘偏见’到底是什么?它代表了谁的声音?”
“正确。”江辰点头,“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可视化的……‘社区情感地貌图’。将算法的决策逻辑,映射为一张动态的、可见的‘地图’。让所有人能看到,资源如何像水流一样,根据‘地形’(社区成员的贡献、需求、项目潜力)自然流淌。”
这个构想大胆而直观。它将一个抽象的技术伦理问题,转化为了一个可以感知和探索的视觉景观。
“但这需要巨大的算力和极其复杂的数据可视化技术……”林晚星下意识地说。
“技术层面,我可以解决。”江辰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那是属于他领域内的绝对自信,“我们需要一个平台,一次面向所有人的、开放的演示。”
就在他们初步敲定应对策略时,一个意外的通讯请求接了进来。来自安德烈·索科洛夫。
林晚星与江辰对视一眼,按下了接听键。
索科洛夫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他那间总是堆满艺术书籍和模型的工作室。他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甚至带着一丝……兴奋?
“林,江先生。”他打了个招呼,目光在江辰身上多停留了两秒,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看来我打扰了你们的清晨会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