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选对人,比啥都强
曹玮在陕西那边待了老久,打了好几次报告想“换岗”。宋真宗就问王旦:“谁能接曹玮的班啊?”王旦直接推荐了李及,皇上也同意了。
结果大伙儿全懵了,私下嘀咕:“李及这人虽说老实本分、人品没挑,但守边疆这活儿,他行吗?”韩亿把大家的疑虑告诉王旦,王旦却没接话,主打一个“懂的都懂”。
李及到了秦州,当地的将领官吏也没把他当回事,心里都觉得“这哥们儿怕是来凑数的”。直到有一天,一个驻守的士兵,大白天在集市上抢女人的银钗,被官吏抓了送到李及面前。
当时李及正坐着看书呢,就叫人把士兵带过来,简单问了两句,那士兵立马认怂。李及也没把人交给下属审,当场下令“斩了”,然后接着看书,跟没事儿人似的。这下可好,底下的将官全惊呆了,从此对他服得五体投地。
没几天,李及的“事迹”就传到了京城。韩亿赶紧去找王旦,把事儿一五一十说了,还猛夸王旦“会看人”。
王旦却笑了:“士兵抢劫,主将把他砍了,这不是常规操作吗?有啥好稀奇的!我推荐李及,根本不是因为这个。”
他接着说:“曹玮在秦州待了七年,羌人都被他治得服服帖帖。曹玮那套治边的办法,早就玩得明明白白了。要是换个其他人来,肯定觉得自己特牛,瞎改一通,最后把曹玮的好成绩全搞砸了。我用李及,就因为他稳重厚道,肯定能老老实实照着曹玮的规矩来,不瞎折腾。”韩亿听完,更佩服王旦的眼光和格局了。
冯梦龙点评:别总觉得自己比前人牛
张咏从成都被调回京城,朝廷商量着让任中正接替他。有人跳出来反对:“任中正不行!”皇上又去问王旦,王旦说:“要想守住张乖崖的规矩,除了任中正没别人。”
任中正到了四川,专门向张咏请教怎么理政。张咏说:“如果你的想法真比现有的规矩好,那就按你的来;要是没有,就别凭着自己的想法瞎改。”
任中正照着这话做,最后把四川治理得挺好,口碑特别棒。现在有些年轻人,有点本事就飘了,总觉得前人定的规矩不行,非要改改显能耐。看看这段事儿,真该醒醒了——有时候“不折腾”,比“乱折腾”强多了!
【管理智慧】
一、王旦的“选人逻辑”:不是选“最厉害的”,是选“最适合当下的”
王旦推荐李及,绝不是“没更好的人选”,而是看透了“守边疆的核心需求——当下不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守成型人才’”。曹玮已经把边疆的“作业”写得满分,后续最重要的不是“改作业”,而是“抄好作业”。他的思路放现代职场,就是“接手成熟项目/团队时,别选‘爱折腾的能人’,要选‘能稳住局面的靠谱人’,避免前任的成果被瞎改毁掉”。
1.先看“岗位核心需求”:是“守成果”还是“破困局”
王旦很清楚,秦州边疆的需求是“守”——曹玮已经解决了“羌人不服”的大问题,剩下的就是按规矩维持。这时候要是派个“爱创新、想证明自己”的人去,反而会出乱子。就像职场里,一个成熟的销售团队,前任经理已经搭建好“客户维护体系”“业绩考核制度”,团队每年都能稳定完成目标。这时候找接替者,要是选“总觉得自己方法更牛”的人,非要改考核制度、换客户对接方式,很可能让老客户流失、团队人心涣散;而选“稳重、愿意按现有体系干”的人,反而能保住业绩,甚至小幅提升。
2.再看“候选人性格匹配度”:“不折腾”比“能力强”更重要
王旦没选“能力拔尖但爱折腾”的人,反而选“能力中等但够稳重”的李及,就是因为“性格匹配岗位需求”。李及的“谨慎忠厚”,在别人眼里是“平庸”,在王旦眼里却是“优点”——他不会因为想证明自己而乱改规矩。这就像生活里,给老人选保姆,比起“会很多技能但爱提新要求”的,更倾向选“话不多但能按老人习惯照顾”的;给公司选档案管理员,比起“有创意但毛躁”的,更需要“细心、愿意按流程办事”的——不是能力不重要,是“性格是否适配岗位需求”更关键。
二、当代“王旦式选人”案例:不选“爱折腾的能人”,选“能守局的靠谱人”,反而能保住成果
职场里很多人选人时,总盯着“能力强、有想法”的,却忘了“岗位到底需要什么”;而像王旦一样“精准匹配需求”的,往往能避开“瞎折腾毁成果”的坑。
案例1:公司选成熟项目负责人,不选“创新达人”,选“稳重型主管”
某互联网公司有个“用户留存项目”,之前的负责人老张做了三年,搭建了“用户分层运营体系”,用户留存率稳定在行业前30%。老张要调去新部门,HR推荐了两个人选:
小李:刚从大厂挖来,做过多个创新项目,开会时总说“我有个新方法,能把留存率再提10%”;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