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现言 >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 第157章 冬藏与惊蛰

惊鸿照影落絮无声 第157章 冬藏与惊蛰

作者:雨霖淼淼 分类:现言 更新时间:2025-11-08 06:28:10

野猪岭的冬天,来得迅猛而酷烈。仿佛一夜之间,呼啸的北风就卷走了山峦间最后一点斑斓的色彩,只剩下铁灰色的岩石与墨绿色的松柏,在铅灰色的天幕下顽强挺立。气温骤降,呵气成霜,简陋的木屋即使缝隙被茅草和泥巴仔细封堵,依旧难以抵御那无孔不入的寒气。

对于林薇和整个根据地而言,这个冬天,是比日军扫荡更为漫长和严酷的考验。李政委在干部会议上,用了一个极其形象又沉重的词来形容当前的处境——“冬藏”。不是退缩,而是像动物过冬一样,最大限度地保存实力,降低消耗,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惊蛰。

“冬藏”的第一要义,是粮食。秋收的那点粮食,在不断增加的人口和日伪日益严密的封锁下,显得杯水车薪。每个人的口粮配额再次被削减,稀粥能照见的米粒更少了,野菜团子里掺杂的麸皮和树皮粉比例更高了。饥饿,成了每个人胃里挥之不去的冰冷石头。后勤处组织了几次冒险下山购粮的行动,不是空手而归,就是付出了血的代价。垦荒队试图在背风的阳坡开辟新的土地,但冻得硬如坚石的土壤,让每一次挥镐都异常艰难,效率极低。

林薇的“编辑部”兼宿舍里,那个小小的泥炉,成了最珍贵的所在。每天分配到的、有限的一点柴火,必须精打细算。她往往只在傍晚最冷的时候,点燃一小会儿,烧点热水,或者将冻得僵硬的手脚稍微烘暖,便立刻熄灭,余下的热量,则用来温润着这狭小空间里几乎要凝固的空气。写作变成了一项对意志和耐力的挑战。手指常常冻得不听使唤,握不住笔,她就不停地哈气,用力揉搓,或者将它们夹在腋下,用体温去唤醒那几乎麻木的知觉。墨水在低温下变得粘稠,下笔不畅,她不得不将墨水瓶放在尚有余温的炉边小心暖着。

身体的煎熬尚可忍受,更让她揪心的是精神上的无力感。《战斗生活》的出版,因为纸张、油墨的彻底断绝,以及交通员外出活动因封山和大雪而变得异常危险,不得不暂时中断了。看着那些已经搜集好、却无法变成铅字(哪怕是油印字)的素材和稿件,林薇心中充满了焦灼和失落。她感觉自己像个被缴了械的士兵,空有一腔热血,却失去了战斗的武器。

她试图找些别的事情来做,让自己不至于在寒冷和等待中消沉下去。她更加积极地参与卫生队的工作,帮着辨认和整理苏队长采集回来的、为数不多的越冬草药;她组织起根据地的妇女和孩子们,将破旧的衣物拆洗缝补,一针一线,都是生存的韧性;她甚至开始系统地整理自己之前的《韧草札记》,按照人物、事件、思考等不同类别进行归纳,为将来可能恢复的出版工作做着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她与根据地普通战士和群众的联系更加深入了。她听老兵讲起长征过雪山草地时,如何用辣椒面驱寒,如何靠信念支撑着走过尸横遍野的无人区;她听逃难来的大娘,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流着泪诉说村子被鬼子烧光、亲人惨死的经历;她看到那些面黄肌瘦的孩子,在得到一小块烤红薯时,眼中迸发出的、足以融化冰雪的纯粹快乐……这些具体而微的苦难与坚韧,像一把把刻刀,更深地雕琢着她的灵魂,让她对这场战争,对这个时代,有了超越书本和想象的、刻骨铭心的理解。

她开始在自己的札记里,尝试着写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仅仅是记录,而是剖析,是思考。她思考这场战争的本质,思考这个民族为何在承受如此深重的苦难后依然能够挣扎求存,思考像野猪岭这样微小而顽强的根据地,其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她的笔触,在苦难的沉淀下,褪去了最初那份略带知识分子气的感伤与激愤,变得愈发沉静、冷峻,却也更加有力。

偶尔,在难得的、有月亮的冬夜,她会拄着拐杖,慢慢走到营地边缘那块可以俯瞰部分山峦的高地上。天地间一片银白,万籁俱寂,只有风声掠过光秃秃的枝桠,发出尖锐的哨音。她望着南方,那是重庆的方向,也是上海的方向。沈惊鸿的面容在清冷的月光下,变得有些模糊,但那份牵挂,却如同这冬夜的寒意,深入骨髓。

他怎么样了?是否已经安全撤离?还是在某条看不见的战线上,进行着比她这里更加凶险万倍的斗争?她无从得知。她只能将这份蚀骨的思念和担忧,化作笔下沉甸甸的文字,仿佛将这些情感诉诸笔端,就能穿越千山万水,传递到他的身边。

与野猪岭天寒地冻、物资匮乏的“冬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千里之外,沈惊鸿所经历的、另一种形式的“蛰伏”与“惊变”。

经过近一个月的辗转、伪装、以及数次与追捕者惊心动魄的擦肩而过,沈惊鸿和阿诚等人,终于有惊无险地穿越了日伪军层层设防的华中地区,抵达了相对安全的国统区边缘,一个名为“秀水镇”的湘西小镇。

这里的气氛,与上海和野猪岭都截然不同。表面上,市面还算平静,商铺开业,人流如织,甚至还能看到穿着旗袍、涂着口红的摩登女郎。但空气中,同样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和压抑。墙上贴着“抗战救国”的标语,也贴着“防谍防奸”的告示;报童叫卖着各种立场迥异的报纸,内容互相攻讦;茶馆里,人们交头接耳,谈论着前线的战事和后方官僚的**。一种混乱、迷茫而又躁动不安的情绪,笼罩着这个看似平静的小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