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厨开放日”的成功,如同一阵清风,暂时驱散了PAUC带来的压抑氛围。股价企稳,负面舆论消退,团队士气大振。何雨柱那招“以拙破巧”,不仅化解了危机,更让“何记”的品牌形象在食客和业界心中扎下了更深的根。然而,何雨柱没有丝毫松懈,他深知,PAUC这样的资本巨鳄绝不会轻易罢手,暂时的平静可能预示着更大的风暴。
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两件大事上:一是督战何晓负责的“何记味典”子品牌首批产品的上市筹备,确保万无一失;二是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调研和选址工作,为“何记”的下一步扩张铺路。日子在忙碌中平稳度过,直到一个周五的傍晚。
那天,何雨柱正在香港总部的办公室,与丰裕资本的郑总开视频会议,商讨大湾区某个潜在项目的投资细节。会议接近尾声时,他的私人手机急促地响起,屏幕上显示的是上海店店长的号码。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何雨柱。
“老板!不好了!”电话刚接通,店长焦急慌乱的声音就传了过来,背景音十分嘈杂,“后厨……后厨出事了!墩子师傅他……他晕倒了!”
“什么?!”何雨柱猛地从椅子上站起,脸色骤变,“怎么回事?严不严重?叫救护车没有?!”
“叫了叫了!已经送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了!是急性心肌梗死!正在抢救!”店长的声音带着哭腔,“晚上备餐的时候,墩子师傅说有点胸闷,我们让他休息,他不肯,说还有两桌贵宾的招牌菜必须他亲自掌勺……结果刚炒完菜,人就……就倒下了……”
何雨柱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眼前发黑,险些站立不稳。墩子师傅!那是跟着他从湾仔小店一路打拼过来的老人,是“何记”后厨的定海神针,是无可替代的兄弟和家人!
“我马上飞过来!”何雨柱几乎是吼着说出这句话,立刻挂断电话,对视频那头的郑总仓促说了句“有紧急情况,会议暂停”,便冲出办公室。
“晓娥!订最快去上海的机票!马上!”他一边对闻声而来的娄晓娥喊道,一边拨打何晓的电话,“晓儿!墩子师傅病危,在上海抢救!你立刻联系上海那边最好的心内科专家!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救活他!”
整个“何记”高层瞬间被这个噩耗笼罩。娄晓娥脸色煞白,立刻着手安排行程。何晓在上海接到电话,也慌了神,但强自镇定,动用所有人脉联系医疗资源。欧阳文山、陈伯等人得知消息,也纷纷打来电话,焦急万分。
数小时后,何雨柱和娄晓娥抵达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手术室的灯还亮着,门口聚集了上海店的骨干员工,个个面色沉重,眼圈通红。店长见到何雨柱,哽咽着汇报情况:墩子师傅是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情况非常危急,医院组织了最强的力量正在抢救,但生死未卜。
何雨柱站在冰冷的手术室外,透过玻璃望着里面忙碌的身影,拳头紧握,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娄晓娥紧紧握着他另一只颤抖的手,无声地给予支持。何晓奔波了一晚上,联系了好几位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此刻也疲惫而焦虑地守在一边。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如同煎熬。何雨柱的脑海中,闪过与墩子师傅几十年相处的点点滴滴:从湾仔路边摊的烟熏火燎,到铜锣湾酒楼的挑灯夜战,再到中环旗舰店的并肩拼搏,还有上海店开业前的紧张筹备……墩子师傅话不多,总是默默地守在灶台前,用一把炒勺撑起了“何记”味道的半壁江山。他是师父,是兄弟,更是家人!
“都怪我……最近压力太大,对后厨关心不够……明明看他最近气色不好,怎么就没硬拉他去医院检查……”何雨柱声音沙哑,充满了自责。
“柱子,别这么说,墩子师傅的脾气你还不了解?他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娄晓娥流着泪安慰道,“现在最重要的是祈祷他平安。”
就在这时,手术室的门开了,主刀医生一脸疲惫地走出来。所有人立刻围了上去。
“医生,怎么样?”何雨柱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
“手术很成功,血管打通了,命暂时保住了。”医生摘下口罩,语气严肃,“但是,病人心肌受损严重,需要绝对静养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以后不能再劳累,尤其是不能从事高强度、高紧张的厨师工作了。”
听到“命保住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医生后面的话,又让众人的心沉了下去。不能再掌勺了?对于墩子师傅这样视厨艺为生命的人来说,这恐怕比要了他的命还难受。
墩子师傅被转入ICU观察。何雨柱隔着玻璃看着身上插满管子的老兄弟,心如刀绞。他立刻做出安排: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好的药,请最好的护工,一定要让墩子师傅得到最完善的康复治疗。同时,他严厉叮嘱所有知情人,暂时对外封锁消息,以免影响酒楼运营和墩子师傅静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