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诺宣布将在新加坡开设分店并探索“法餐与亚洲风味的对话”,这个消息像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香港餐饮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对于何雨柱而言,这不仅是商业上的挑战,更是一种理念上的冲击。让·雷诺,这位代表着法餐纯粹与极致的顶级大师,竟然也开始涉足“融合”领域,并且选择了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位置。这无疑是对“何记”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的直接宣战。
压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密度和强度,从四面八方涌向何雨柱。
GVF方面的反应最为迅速和激烈。苏珊娜·陈几乎在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就紧急召开了董事会。
“何先生,让·雷诺的动作已经证明了我们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高端融合餐饮是未来的趋势,但窗口期很短!”苏珊娜的语气失去了往日的从容,带着明显的焦灼,“‘Le Ciel’的品牌影响力和让·雷诺的个人号召力远超我们!如果他们成功在新加坡站稳脚跟,我们将彻底失去东南亚市场的先机!我们必须立刻调整战略,加快海外布局的步伐!”
她甚至拿出了一份连夜赶制的激进方案:要求“何记”在一年内,同步启动新加坡和曼谷两家分店的筹备,并大幅增加市场推广预算,以应对“Le Ciel”的竞争。
何雨柱看着那份充满数字和箭头的PPT,感到一阵窒息。他理解资本的焦虑,但如此激进的扩张,无异于拔苗助长。
“苏珊娜女士,我反对。”何雨柱的声音异常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让·雷诺的转型,恰恰说明‘融合’之路的艰难和复杂。他拥有成熟的团队、全球供应链和无可比拟的品牌溢价,可以承受试错的成本。而‘何记’的根基还不牢固,盲目跟进,只会以卵击石。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仓促扩张,而是沉下心来,把香港的模式做深做透,打造出真正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市场不会等我们慢慢打造核心竞争力!”苏珊娜提高了音量,“GVF投入的是真金白银,我们需要的是回报,是市场份额!如果何先生您无法带领‘何记’适应这种竞争节奏,我们将不得不重新评估我们的合作!”
会议室内,气氛降到了冰点。这是合作以来,双方第一次出现如此尖锐的对立。资本的逐利本性,与何雨柱对品质和根基的坚守,产生了不可调和的裂痕。
与此同时,“何记”内部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让·雷诺的动向,在员工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些原本就对GVF带来的快节奏和标准化感到不适的老员工,变得更加焦虑和抵触。而后厨里,几位被何雨柱寄予厚望、重点培养的年轻厨师,在感受到外部巨大竞争压力和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双重夹击下,竟然开始私下接触猎头,流露出跳槽的意向。其中一位擅长创意融合菜的副厨,甚至收到了“Le Ciel”新加坡店筹备组抛出的橄榄枝!
这个消息,像一根尖刺,深深扎进了何雨柱的心。他自问待这些年轻人不薄,倾囊相授,给予信任和机会,却在关键时刻遭遇背叛。虽然最终在他的极力挽留和情感攻势下,那位副厨暂时留了下来,但这件事给何雨柱敲响了警钟——人心的浮动,比外部的竞争更加致命。
内忧外患之下,何雨柱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极大的考验。他经常失眠,胃口也不好,原本挺拔的身姿似乎也微微佝偻了一些。娄晓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知如何安慰。她知道,丈夫正面临着他职业生涯乃至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没有硝烟,却关乎信念和存亡。
一天深夜,何雨柱独自一人留在空荡荡的旗舰店大堂。窗外是香港不灭的霓虹,窗内却只有冰冷的空气和孤独的灯光。他走到那面挂着“何记”招牌的墙前,伸手轻轻抚摸着木质牌匾上熟悉的刻字。这块招牌,从湾仔的小铺面,到铜锣湾的酒楼,再到如今中环的旗舰店,一路陪伴着他,见证了他的汗水、泪水、屈辱和荣耀。
“难道……我真的错了吗?”一个前所未有的脆弱念头,悄然划过他的脑海。坚守品质,精耕细作,在资本和巨头碾压式的竞争面前,是否真的不堪一击?为了生存,是否必须向现实妥协,放弃一些原则?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屏幕亮起,是欧阳文山发来的一条信息,附带一个网络链接。信息很简单:“柱子,看看这个,或许对你有启发。”
何雨柱点开链接,是一篇翻译过来的、几年前外媒对让·雷诺的专访。记者问他是如何保持创作活力的,让·雷诺的回答出乎意料的朴素:“我每天依然会花时间待在厨房的最基层,触摸食材,感受火候。我相信,真正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源于对基本功的极致追求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离开灶台,一切灵感都会枯竭。”
这段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何雨柱心中的迷雾和阴霾。让·雷诺这样的顶级大师,其强大的根源,依然是对烹饪本身最本质的敬畏和专注!他何雨柱的优势,不也正在于此吗?为什么要在资本和对手的压力下,迷失了自己的根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