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午后,阳光透过香樟树的枝叶,在青石板上洒下细碎的光斑。九月的风带着淡淡的桂花香,轻轻拂过校园的林荫道。周三下午,文学院没有排课,苏念收拾好画具,正准备去图书馆查资料,手机屏幕亮了起来。
是陆时砚发来的消息:「今天图书馆旁边有旧书市集,听说有不少老版文学书。要不要一起去看看?我记得你一直在找那位散文家的早期作品。」
看着消息,苏念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想起上周整理书架时,确实随口提过想收集散文家林清音的早期作品,没想到他竟记在了心里。回复了一个「好」字后,她特意换上了一件浅蓝色的连衣裙——那是陆时砚说过很衬她气质的颜色。
此时的陆时砚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论文。他看了眼手表,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半小时,便合上钢笔,仔细将散落的试卷整理好。起身时,他的目光落在墙角的那把藏青色遮阳伞上——苏念最怕晒,尤其是这种夏末秋初的太阳,看起来温和,实则依旧毒辣。他记得有次她晒伤了皮肤,脖颈红了好几天。于是顺手拿起伞,又检查了一下公文包,确认早上买的那块草莓蛋糕还完好地放在保温袋里。
苏念走到校门口时,远远就看见了站在香樟树下的陆时砚。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处,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他身上跳跃着光点。见到她来,他原本略显清冷的目光瞬间柔和下来,快步迎上前。
“等很久了吗?”苏念轻声问道,注意到他额角细微的汗珠。
“刚到。”陆时砚自然地接过她肩上的帆布包,同时撑开了遮阳伞,恰到好处地将阴影笼罩在她身上,“书市刚开始不久,我们慢慢逛。”
两人并肩走在校园的主干道上。正值午后,路上来往的学生不少,偶尔有认识陆时砚的学生停下脚步恭敬地问好:“陆教授好。”他温和地点头回应,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身边的苏念。有相熟的女学生偷偷交换着眼神,抿嘴笑着快步走开——文学院最年轻的陆教授和他那位才华横溢的女友,早已是校园里一段佳话。
苏念微微脸红,悄悄拉了一下他的衣角:“你的学生都在看呢。”
“让他们看吧。”陆时砚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手指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我倒是希望所有人都知道,这么优秀的苏念同学,是我的女朋友。”
旧书市集设在图书馆东侧的空地上,几十个摊位沿着林荫道一字排开,空气里弥漫着纸张特有的陈旧香气。摊主多是学校退休的老教授,或是周边古籍书店的老板,也有毕业多年的学长学姐回来处理藏书。还没走近,就能听到讨价还价的喧闹声,夹杂着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响。
“人比想象中多。”陆时砚轻声说着,很自然地牵起苏念的手,“跟紧我,别走散了。”
他的手掌温暖而干燥,苏念感觉自己的心跳快了几拍。自从三个月前正式交往以来,每次他这样不经意的亲密举动,还是会让她心头泛起涟漪。
第一个摊位前已经围满了学生。摊主是历史系退休的陈教授,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正操着浓重的江浙口音向学生们介绍一本民国时期的线装书。陆时砚带着苏念站在人群外围,目光扫过书摊上琳琅满目的书籍。
“你看那边。”他微微倾身,在苏念耳边低语,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廓,“那个棕色的木箱里,好像都是文学类的旧书。”
苏念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个打开的桃木书箱,里面整齐地码放着许多封面泛黄的书籍。她眼睛一亮,拉着陆时砚的手小心地穿过人群。
书箱里的藏书比想象中还要丰富。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经典,也有**十年代的先锋文学,更多的是各种版本的古典文集。苏念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书脊,仔细辨认着那些模糊的标题。
陆时砚站在她身后,一手撑着伞,一手护在她身侧,防止被来往的行人碰到。他的目光没有落在书上,而是温柔地看着苏念专注的侧脸。阳光透过伞面,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长长的睫毛像蝶翼般微微颤动。
“啊,找到了!”苏念突然轻呼一声,从书箱底部抽出一本蓝色封面的小册子。封面已经磨损得看不清原来的图案,但扉页上清晰地印着《城南旧事》四个字,作者正是林清音。版权页显示,这是1982年的初版,印量只有三千册。
“真的是初版...”苏念的声音有些颤抖,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泛黄的书页。纸张脆弱得仿佛一用力就会破碎,油墨的香气却历经岁月依然清晰。
摊主陈教授注意到这边的动静,笑眯眯地走过来:“小姑娘眼光不错啊。林清音的早期散文现在可难找了,这本还是毛边本,当年只印了不到一百册做纪念的。”
苏念这才注意到书页确实没有裁切整齐,是典型的毛边本特征。她爱不释手地摩挲着封面,抬头看向陆时砚,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这就是我一直想找的那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