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刘协昏聩,与刘玄合谋弑董后,竟因忌惮刘玄而要治其罪。
朝堂局势已定,叛将收押天牢。市井传言四起,民心所向竟有拥立刘玄为君的呼声。
"刘玄身为正统嫡长,登基本无不妥。然眼下兵微将寡,更因叛逆之名受制于刘协。"
"二位将军可曾想过位极人臣,位列三公之尊?"
贾诩心生倦意,对付这等莽夫实在有辱才智。
李傕郭汜眼中闪过贪婪之色,三公之位原是遥不可及,此刻却似唾手可得。
李傕咧嘴笑道:"先生之意,是要我等攻城时,刘玄在城内策应?"
"但为何他能称帝,我二人却不可?这岂非不公!"
贾诩暗自摇头,此二人比起董卓确实愚钝,难怪被遣作看门之犬。
"李将军可知董相为何宁可控君也不自立?"
"正因名分不正。若异姓称帝,天下诸侯必群起攻之。"
"大汉百万雄师,西凉二十万兵马如何抵挡?"
"董相深谋远虑,挟天子以令诸侯,享 ** 之实却不必担 ** 之名。"
"唯有汉室血脉方能名正言顺登基。"
闻听此言,二将拍案叫绝:
"好!就替那黄口小儿打江山,我二人掌兵权居三公之位足矣!"
贾诩面露难色,起身拱手:
"三公之位无碍,但攻城计划尚需斟酌。"
"若愿听计行事,贾某自当效力。若逞匹夫之勇,请恕难奉陪。"
李傕正做着权倾朝野的美梦,见贾诩推诿,顿时怒起。
郭汜赶忙相劝,好言安抚谋士。这般各怀鬼胎之态,早被贾诩尽收眼底。
这里是用不同表达方式
七一一
贾诩行事向来滴水不漏,瞥见郭汜已然落座,眼底闪过一丝讥诮,继续道来。
"三日后的行动只需虚张声势。二位将军分三路佯攻洛阳,务必弄得惊天动地。"
"待两位将军的威势震慑全城,切忌真正攻城。待城中权贵百姓胆寒之际,便在城外高喊。"
"要那刘协交出刘玄给董相偿命,方可收兵归顺。这般施压,何愁刘协不乖乖交人?"
"此举既彰显二位将军军威,更能昭示尔等乃忠义之师,非是乱臣贼子。"
"他日位列三公之时,天下谁人敢有微词?待刘玄单人独骑逃出城门,切记留他一命。"
"稍作追击便借故收兵,待到夜深人静时再度攻城,自有内应大开城门。"
李傕听得云里雾里,觉得这般折腾实属多此一举。想那至高权位近在咫尺,不由焦躁起来。
"何必费这周章?直接宰了那小皇帝岂不痛快!"
郭汜闻言暗喜,急忙按住躁动的李傕,连声应和:"贾先生妙计!三日后必当依计行事。"
李傕见状虽疑,但见郭汜使来眼色,终是按下话头。贾诩故作未见,起身告辞。
"既已议定,在下这便回城复命。他日同殿为臣,还望二位多多提携。"
李郭二人眉开眼笑:"先生大才!此番全赖先生谋划,事成之后定当厚报!"
寒暄过后,贾诩返城告知刘玄。待其走远,李傕才拉着郭汜追问方才异常之举。
"你这脑子怎么转不过弯来?何必理会那些弯弯绕绕,直接带兵攻打洛阳城便是。"
"方才你没听见么?刘玄那小子正要出城呢。"
"管他出城去哪儿,横竖咱们肯定比他先踏进洛阳城。"
"洛阳城里多少达官显贵,金银财宝、绝色 ** 应有尽有。纵然当不成皇帝——"
"这些资源只要攥在咱们手里,就算刘玄真坐上了龙椅,照样是个光杆皇帝,要兵没兵,要钱没钱。"
"到时候满城都是咱们的兵马,刘玄还不得乖乖听咱们摆布?这才是真正站稳脚跟的法子!"
李傕听罢郭汜这番说辞,顿时眉开眼笑,抚掌大笑道:"妙极!来人呐,上酒!再把营里前些日子抓的那些小娘子都带过来,今日定要与郭兄痛饮庆功!"
距洛阳城不远处的山林间,郭嘉与关羽正仔细研读刘玄从洛阳送来的密信。信中详述了刘玄在城内的日常安排及后续配合事宜,郭嘉不禁感叹:"主公登临大位之势,已然不可阻挡..."
洛阳城内,自贾诩向刘玄禀报与李郭二人结盟之事后,刘玄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这位谋士,随即开始紧锣密鼓地布置。
这些日子刘玄常驻皇宫,亲自督导黑湮军训练,同时统筹四门防务。卢植、王允等朝中忠臣虽屡次求见,刘玄始终以"救民可以,肃清奸佞免谈"为由,将众人尽数拒之门外。
刘玄特意去探望过吕布,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还配了美艳侍女伺候。这番操作让吕奉先的忠诚度涨了几十点——虽然数值仍是负数,倒让刘玄看得哭笑不得。
洛阳城外旌旗猎猎,黑羽卫六千 ** 手严阵以待。刘玄调兵遣将,令黑湮军与黑羽卫共守城垣,赤血铁骑与赤血龙骑则隐于街巷,典韦率部枕戈待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