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王基地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主要是刘晓乐头顶因为过度思考而几乎具象化的焦躁蒸汽。
针对犹大集团能源中继站的“外科手术”打击方案虽已成型,但执行难度极高,风险巨大,且治标不治本。王峻山就像一只盘踞在数字与能源网络中心的蜘蛛,砍断一根丝线,他很快就能再织一条。
“得从根子上给他放血,让他疼,让他乱。”林羽萱揉着眉心,“现实世界的商业版图是犹大的触手,也是他的资源命脉。如果能在这里制造足够大的混乱,或许能迫使王峻山分散算力和资源,为我们其他行动创造机会。”
“问题是,怎么搞?”一个负责外联的成员叹气,“犹大财团体量是我们的几百倍,玩商业规则,我们连桌都上不去。”
一直沉默旁听的孙虎臣老爷子,慢悠悠地呷了一口茶,吐出两片茶叶,嘿嘿一笑:“上不了桌?那就把桌子掀了嘛。或者……换个他们看不懂的玩法。”
众人目光聚焦过来。孙老爷子放下茶杯,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仿佛在复盘一局惊世赌局:“商战如赌局,看似拼资本、拼技术,实则拼的是人心、是信息、是胆魄。王峻山那小子,算力通天,能洞察市场一切公开数据,在他面前玩常规金融操作,等于明牌跟透视眼打梭哈,必输无疑。”
他看向刘晓乐:“小子,还记得我跟你讲过的‘做局’三要素吗?”
刘晓乐眼睛一亮,如同被点燃的灯泡:“记得!‘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最后,要在对手最自信的领域,用他最熟悉的规则,埋下他绝对想不到的陷阱!’”
“没错!”孙老爷子一拍大腿,“王峻山自信于他的数据洞察和逻辑推演,那我们就给他造一个‘逻辑上’完美无缺,‘数据上’无懈可击,但‘人心走向’却完全失控的局!”
一个大胆到近乎荒唐的计划,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逐渐成型。目标:犹大集团近期力推的、旨在垄断新兴“神经接口”市场的“灵犀”项目。
数日后,全球各大金融市场的暗流开始涌动。
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背景成谜的新锐投资基金“迷雾资本”,开始悄然建仓,目标直指几家与“灵犀”项目核心技术相关,但体量较小、股价长期低迷的上市公司。建仓手法极其老辣,通过数百个傀儡账户,化整为零,悄无声息,如同雾气渗透。
与此同时,几家颇具影响力的科技博客和行业分析机构,开始“偶然”披露一些关于“灵犀”项目技术瓶颈的“内部消息”,以及那几家小公司可能拥有替代技术的“猜测”。这些消息真真假假,来源模糊,但传播路径设计精妙,恰好能绕过犹大数据监控的常规警报阈值。
犹大集团金融市场部的AI监控系统捕捉到了这些异常,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资金规模有限,信息可信度存疑,属于正常的市场噪音。报告被标记为“低优先级”,并未上达王峻山的主意识。
这正是孙老爷子“做局”的第一步——“虚则实之”,用小动作麻痹对手的警惕。
紧接着,“迷雾资本”开始表演了。它并没有大幅拉抬那几家小公司的股价,反而在某个交易日尾盘,用一笔不大不小的卖单,精准地制造了一次小幅跳水。同时,网络上开始出现“迷雾资本操盘失败,陷入流动性危机”的“传闻”。
犹大的监控AI更新了评估:“目标基金实力不足,操作失误,威胁等级:极低。”
然而,就在犹大AI做出判断的瞬间,一场精心策划的“信息风暴”猛然爆发!
一位备受尊敬的、以严谨着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当然是孙老爷子动用“古法商道”关系请来的“演员”),在一次公开学术论坛的茶歇期间,“无意”中对同行透露:“‘灵犀’项目的底层算法存在一个基础性的数学缺陷,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神经信号紊乱……当然,这只是理论推演,我并未看过他们的核心代码。”(虚则实之,借力打力)
几乎同时,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生物实验室“意外”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在其中一家被“迷雾资本”建仓的小公司早年发表的专利中,找到了可能规避该数学缺陷的巧妙思路。(实则虚之)
这两条信息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本身力度不大,但其引发的涟漪,却在“迷雾资本”前期铺垫和精准的市场情绪撩拨下,被无限放大。
恐慌如同病毒般在二级市场蔓延。持有“灵犀”项目相关概念股的投资者开始动摇。
犹大集团的AI监控警报瞬间飙升到最高级别!大量异常交易数据、舆情信息涌向王峻山的主意识。
王峻山调动庞大算力进行分析。逻辑推演显示:物理学家的言论属于理论假设,生物实验室的报告关联性薄弱。从纯数据和逻辑角度看,这更像是一场低级的市场操纵。
但……市场的反应是真实的。股价在下跌,恐慌在传染。这种“非理性”的群体行为,与他基于纯粹逻辑和数据的预测模型产生了偏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