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彦的指尖刚碰到快递盒的胶带,就被边缘的细棱划了下 —— 不算疼,却让她想起拍封面时,化妆师用小刷子蘸着棕色颜料,在她眼角下方画伤痕的触感。快递盒是《风尚志》专属的奶白色,印着烫金的杂志 LOGO,她用指甲抠开胶带时,指节因为用力泛了点白,连顾怀安送的栀子挂件都跟着晃了晃。
“小心点!别把封面划坏了!” 小夏凑过来,手里还拿着刚泡好的菊花茶,杯沿冒着热气,“这可是三月刊的样刊,全国才发 50 本,比你上次拍的角色海报金贵多了 —— 上次海报印了 1 万张,你还随手给了剧组保安大叔两张。”
成彦笑着把胶带撕下来,盒盖打开的瞬间,黑色丝绒衬里裹着的杂志露了出来。封面是竖版的,她穿着件黑色丝绒拼接皮质的高定礼服,肩线是立体剪裁的,像苏清的警服肩章一样挺括;裙摆处故意做了破洞设计,露出里面的银色链条内衬,走动时会泛着细碎的光;最打眼的是妆容 —— 眼角下方有道浅棕色的伤痕妆,细得像真的划伤,手腕内侧还有道更淡的印子,是化妆师按她的要求画的,说 “像做手工活时被针扎的,不显眼却有记忆点”。
她的眼神正对着镜头,瞳孔里映着摄影棚的冷光,却没半点冷硬 —— 嘴角微微抿着,不是紧绷的倔强,是松下来的笃定,像刚跑完五条小巷追上嫌疑人,手里攥着证据袋时的样子。小夏的手指轻轻碰了碰封面:“姐!这伤痕妆也太真实了吧!我一开始还担心像特效妆似的假,结果你看这晕染的边缘,比我上次摔破膝盖留的疤还自然!”
成彦想起拍摄那天的插曲 —— 化妆师王姐拿着颜料刷犹豫了半天,说 “成彦老师,这伤痕会不会太显凶?之前拍封面的女星,最多画点泪痣,没画过真疤痕的”。她当时拉着王姐的手,指着手腕上的旧印:“您看,我这是跑龙套时被道具箱砸的,当时还哭了,现在看着却觉得挺亲切 —— 伤痕不是瑕疵,是熬过来的证明,读者会懂的。”
“懂!太懂了!” 杂志排版编辑小陈突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平板,屏幕上是预售数据,“成彦老师,您看!封面刚官宣半小时,预售就破了 3 万册!比我们预期的翻了一倍!之前林溪拍内页时,预售才 8000 册,还全靠水军刷的!”
小陈的声音有点激动,眼镜滑到鼻尖也没顾上推:“主编刚才在会上说,您这封面‘重新定义了美’—— 之前的封面美是精致的、完美的,比如上次影后拍的,全脸磨皮,连毛孔都看不见;您这不一样,伤痕、没完全抚平的衣褶、甚至眼角的细纹,都保留着,却比完美更有力量。行业里有个冷知识,带‘故事性妆容’的封面,读者停留时间比普通封面长 60%,上次我们做过调查,有‘不完美细节’的封面,读者记住率能提高 45%!”
成彦接过平板,看着评论区里的留言,指尖在屏幕上慢慢划着:“看到姐姐的伤痕妆,突然不自卑了 —— 我脸上有痘印,一直不敢扎马尾,现在想明天就扎着去上班”“这礼服的破洞设计绝了!不是故意的浮夸,是‘我经历过风雨但没被打垮’的感觉”“眼神太绝了!不是瞪眼睛的强,是温柔的韧,像我妈总说的‘软骨头熬成硬骨头’”。
她的眼角突然有点热 —— 想起母亲昨天发的视频,母亲拿着她寄的样刊,跟街坊张阿姨说 “你看我闺女,把疤痕画在封面上,多勇敢”,张阿姨还笑着说 “比那些涂脂抹粉的好看,这才是真姑娘”。原来她的一点坚持,真的能让更多人觉得 “不完美也很好”。
“哟!这封面够劲儿啊!” 周明拿着剧本路过,凑过来看了眼,手里的烤红薯还冒着热气,“比你拍苏清中枪戏时的妆还带感 —— 上次中枪戏,你那血浆溅得我一身,还笑说‘周老师,这是给您的见面礼’。不过说真的,这眼神比中枪戏时还亮,像揣着股劲儿,却不扎人,舒服。”
他咬了口红薯,热乎气喷在脸上:“我当年拍武侠片封面,化妆师非要给我画剑眉,说‘侠客就得凶’,结果拍出来跟反派似的,粉丝笑了半年‘周反派’。你这不一样,柔中带刚,刚里藏柔,比那些只会瞪眼睛的‘硬汉’强多了 —— 美不是装出来的,是从里透出来的,你这就是。”
成彦把封面杂志放在化妆台上,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上面,黑色丝绒礼服泛着柔和的光,伤痕妆在光下更显细腻。服装师张姐走进来,手里拿着件修改好的警服:“成彦老师,您的警服肩章改好了,按您说的加了层硬衬,拍特写更挺。刚看到您的封面,太惊艳了 —— 我做了二十年服装,第一次见把高定礼服穿出‘生活气’的,不是挂在衣架上的漂亮衣服,是长在你身上的故事。”
张姐的手指轻轻抚过封面礼服的纹路:“您看这拼接处的针脚,我们做戏服时也会这么缝,怕活动时裂开;还有这破洞,不是剪刀剪的,是用砂纸磨的,跟我小时候补衣服磨补丁似的 —— 这些小细节,懂的人一看就知道,是真穿过苦日子的,不是装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