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者号如同一叶耗尽最后气力的孤舟,在星海的余波中静静漂浮。引擎彻底熄火,仅靠惯性滑行,舰体上遍布的伤痕在远方恒星的微光下显得格外狰狞。内部,应急灯提供着昏黄的光线,映照着一张张写满疲惫却眼神坚定的面孔。能源已降至临界点,生命维持系统在最低功耗下运行,空气循环带着一丝金属的冰冷。死寂中,只有仪器偶尔发出的、证明系统尚未完全停摆的滴答声,以及通讯频道里压抑的呼吸声,证明着这艘船依旧活着。
阿雅靠在主控台边,指尖轻轻拂过胸前那枚温热的灰烬令牌。令牌表面,珍珠灰色的光泽似乎比以往更加深邃内敛,仿佛将一路征战汲取的力量尽数沉淀。另一只手中,那枚承载着“生命摇篮”文明最后希望的“生命火种”光球,依旧散发着柔和而坚韧的生机波动,如同暗夜中不灭的星辰。她的脸色苍白,精神力透支带来的虚脱感如潮水般阵阵涌来,与“裁决者”级舰船的对峙,尤其是最后催动生命火种绽放信息洪流,几乎抽空了她的心神。但她的眼神却异常明亮,紧紧盯着主屏幕上那个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的蓝色光点——灰烬之城,家园的坐标。
“被动传感器捕捉到故乡星系的引力信号。”导航官的声音沙哑,却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我们……真的快到了。”
这句话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沉寂的舰桥荡开细微的涟漪。几个年轻船员忍不住红了眼眶,又迅速低下头,掩饰着情绪。就连一向冷静的伊莎贝尔(星舰AI),其全息影像的波动也明显加快了几分。
“接收到了!是灰烬之城的主动识别信号!”通讯官突然惊呼起来,双手飞快地在控制台上操作,将一段经过加密的、带着独特地脉能量波动的信号接入主频道。
一个略带杂音但清晰无比的声音响起,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和如释重负:“远航者号!是你们吗?识别码确认!天啊……我们几乎要放弃希望了!”
是留守灰烬之城的通讯中心主任,老陈的声音。
“是我们,老陈。”阿雅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远航者号……回来了。状态不佳,急需引导和支援。”
“明白!明白!导航信标已锁定你们的位置!立刻派出救援拖船和工程舰!城市防御网络已为你们清空航道!”老陈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欢迎回家,指挥官!欢迎回家,各位!”
“回家”两个字,让舰桥内所有人的脊梁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几分,一股暖流驱散了长久以来的严寒。
数小时后,两艘体型较小、线条流畅的灰烬之城工程舰,如同见到母亲的幼鸟,谨慎地靠近了几乎失去动力的远航者号。它们伸出巨大的机械臂,轻柔地抓住星舰的关键承力点,随后引擎喷吐出稳定的光流,开始牵引着这艘伤痕累累的英雄舰船,朝着故乡的方向缓缓加速。
随着距离拉近,舷窗外的景象逐渐变得熟悉。熟悉的恒星,熟悉的星云,以及那颗在视野中不断放大的、蓝绿相间的美丽星球——灰烬之城所在的世界。但与离开时相比,眼前的景象又让归来的游子们感到一丝陌生与震撼。
星球轨道上,不再是空无一物。数座规模宏大的、由晶石和合金构成的太空港如同星辰般点缀其间,港内停泊着各式各样、明显带有灰烬之城技术风格的舰船,从小型巡逻艇到中型运输舰,虽然还远未达到舰队规模,却已初具雏形。更令人惊讶的是,一道极其微弱但覆盖范围极广的珍珠灰色能量薄膜,如同一个巨大的透明气泡,将整个星球笼罩其中。那能量场的气息与阿雅的灰烬令牌同源,显然是城市地脉网络与灰烬科技结合后,诞生的行星级防御护盾的雏形。
“城市……变化好大。”一名船员喃喃道。
“看来我们不在的这段时间,家里也没闲着。”阿雅嘴角微微勾起一丝欣慰的弧度。故乡并未在等待中沉沦,而是在逆境中顽强地成长着。
当远航者号被缓缓牵引着,穿过那道温和的能量薄膜,进入大气层时,更加壮观的景象映入眼帘。曾经布满战争疮痍的大地,如今已被大片大片的晶化森林和散发着柔和光芒的生态农场覆盖。城市本身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建筑大多被修复或重建,更加高大、更加坚固,并且与地脉能量网络深度结合,表面流淌着淡淡的能量光晕。城市中心,那座象征着灰烬之火的纪念碑,此刻正散发着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与天空中的悖论之星遥相呼应。
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市边缘新建起的一片区域,那里的建筑风格与灰烬之城迥异,更加流畅、更具生物感,表面覆盖着类似晶体的材质,散发着与星尘遗民相似的微光。那显然是为即将到来的盟友准备的居所。
救援拖船将远航者号稳稳地安置在中心星港最大的泊位上。舱门开启的瞬间,混合着植物清香和淡淡能量气息的、故乡特有的空气涌入舰内,让每一个离乡已久的船员都贪婪地呼吸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