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岛的秩序在韦小葆高效务实的指挥下初步建立。伤员得到救治,人员完成初步甄别与登记,库藏物资清点封存,残破建筑开始修复,甚至利用岛上原有的耕地和渔获,基本生活保障也已恢复。当施琅率领的水师主力舰队终于抵达神龙岛,看到的不再是预想中的断壁残垣和负隅顽抗,而是一个虽然简陋却井然有序、正在从废墟中重建的临时据点,以及被妥善看管起来的俘虏和堆积如山的缴获物资时,这位老将脸上的震惊与敬佩无以复加。
韦小葆的左肩经过初步固定和草药调理,疼痛稍减,但远未到痊愈之时。他婉拒了施琅让其乘坐舒适官船先行回京养伤的建议,而是选择留在岛上,他要亲自完成此次行动的最后一环,也是在他看来最为重要的一环——撰写给康熙的汇报。
他没有选择在奢华的殿宇中,而是在一间临时清理出来的、原本属于神龙教文书办公的简朴房间里。窗外是碧海蓝天,以及岛上忙碌重建的景象。桌案上铺开的,不是请功邀赏的华丽辞藻,而是一叠厚厚的手稿,墨迹未干。
手稿的标题,并非《平定神龙教捷报》,而是——《民间秘密结社“神龙教”之社会成因剖析与系统性治理方案刍议》。
这是一份……学术报告?
多隆揉着依旧有些酸痛的肩膀,凑过来瞥了一眼标题,顿时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兄弟,你这写的啥玩意儿?‘刍议’?啥意思?咱们不是应该写杀了多少反贼,缴获了多少金银财宝,皇上该给咱们升多大官、赏多少银子吗?”
韦小葆笔下不停,头也不抬地淡淡道:“多隆大哥,功劳就在那里,施军门和兵部的勘验文书自会呈报,无需我们赘言。但如果我们只报功,而不去思考‘为什么会有神龙教’,以及‘如何避免再出现下一个神龙教’,那这次出征,意义便失了大半。”
他蘸了蘸墨,继续书写。这份报告,他采用了严谨的学术论文结构,但又兼顾了奏章的格式要求。
第一部分:神龙教兴起与扩张之社会土壤分析。
他并未将神龙教的产生简单归咎于洪安通个人的“妖法”或“野心”,而是从更宏观的社会经济背景入手:
沿海生存压力:着重分析了明末清初战乱、迁界禁海政策对东南沿海渔民、盐民、小商贩生计造成的巨大冲击,导致大量人口失去传统生活来源,成为流民,为秘密结社提供了庞大的潜在成员基础。
基层组织缺失与吏治**:指出部分地方官府在战后重建中职能缺位,无法有效安抚流民、提供基本公共保障,甚至存在胥吏盘剥、豪强欺压等现象,导致民众对官方信任度降低,转而寻求非官方组织的庇护。
信息闭塞与认知局限:分析了在缺乏基础科学教育的情况下,普通民众对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疾病伤痛)的认知多归于鬼神,使得洪安通那套融合了粗浅武功、药物控制和神秘主义学说的体系,具有极强的蛊惑性和控制力。
前朝遗绪与身份认同:简要提及了神龙教在初期可能利用部分民众对前明的模糊认同感,以及洪安通个人野心与外部势力(如倭寇、部分海上武装集团)的利益勾结,加速了其扩张。
第二部分:神龙教组织架构、控制手段与运作模式解构。
他以近乎冷酷的客观笔触,剖析了这个他曾亲手摧毁的庞然大物:
金字塔式权力结构:清晰绘制了以洪安通为绝对核心,五龙使分掌不同职能,下层头目管理教众的严密组织图,指出其高效但脆弱的特征(核心人物一旦出事,极易崩溃)。
多维控制体系:
1. 精神控制:系统批驳了其“长生不老”、“呼风唤雨”等核心教义的荒谬性,并用概率论、基础物理学、天文学知识进行了彻底的“祛魅”。
2. 人身控制:详细说明了“豹胎易筋丸”的毒性原理(基于初步的毒理学分析)、控制机制(定期解药与主动引动),以及自己研发抑制性解药的思路和效果。
3. 利益捆绑:分析了教内通过劫掠、贸易、保护费等方式形成的经济利益链条,以及如何通过分配这些利益来笼络核心骨干。
防御与扩张策略:总结了其利用海外岛屿天险、毒虫阵法、谣言传播、与外部势力勾结等防御和扩张手段,并逐一给出了基于科学认知的破解思路(如生物学驱虫、化学污染水源、心理战反制等)。
第三部分:基于成因分析的系统性治理方案建议。
这是报告的核心,他提出了超越单纯军事镇压的、更具根本性的长效治理思路:
经济疏导为本:强烈建议朝廷在东南沿海推行更为灵活务实的海洋政策,有限度地开放海禁,鼓励合法渔业、贸易,设立官营或监管下的船厂、货栈,为沿海流失人口创造稳定的就业岗位和生计来源,从根本上削弱秘密结社滋生的土壤。
教化启蒙为先:提议由“格物司”牵头,编纂浅显易懂的科普读物(内容可涵盖基础天文、地理、物理、医学常识),通过官学、乡约、甚至说书人等渠道向民间传播,提升民众基本科学素养,增强对迷信谣言的免疫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