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兵带回的预警,如同在韦小葆心中敲响的警钟,但并未引起恐慌。相反,一种近乎冷酷的探究**在他眼中燃起。葛尔丹选择冰河作为突破口,这本就在他的多种预案推演之中,如今得到证实,反而让模糊的威胁变得清晰可量化。他深知,应对此类风险,不能凭经验臆测,更不能存侥幸心理,必须建立在精确的数据与严密的物理逻辑之上。
在一个天色灰蒙、朔风卷着细雪的清晨,韦小葆仅带着张玉麟、数名亲卫以及工坊中两位最心灵手巧、对“格物”颇有兴趣的工匠,悄然离开了肃州大营,直奔那条已成为焦点所在的冰河。他没有兴师动众,此行目的非为作战,而是为了一场关乎胜负的“田野调查”。
越靠近冰河,空气愈发凛冽刺骨。广袤的戈壁被一层不算厚的积雪覆盖,唯有那条冰河,如同一条巨大的、失去生命的银色巨蟒,僵卧在苍茫天地之间,在阴霾天空下反射着幽冷的光。河面宽阔处足有百余丈,狭窄湍急之处亦有数十丈,两岸是冻得硬邦邦的泥土和枯萎的芦苇丛。
“大帅,此地危险,若遇敌军巡骑……”张玉麟警惕地环顾四周,手一直按在刀柄上。
“无妨,侦察连已清理过周边,且有哨位警戒。”韦小葆语气平静,他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眼前的冰河所吸引。他走到岸边,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冰层的形态。冰面并非想象中那般平滑如镜,而是布满了风力吹拂形成的波纹和一些冻结的气泡。靠近岸边的地方,冰层与冻土死死咬合,显得异常坚固。
“取工具来。”韦小葆下令。
两名工匠立刻从马背上卸下几个特制的箱子。里面并非刀剑,而是各种令人费解的器具:有头部尖锐、带刻度的长铁钎;有沉重的铁锤;有绞盘、绳索和标准的砝码;甚至还有韦小葆亲手设计的、利用类似曹冲称象原理制作的简易“冰层承重测试仪”。
测量工作立刻有条不紊地展开。
第一步,冰层厚度测量。 韦小葆亲自选定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河道中央、靠近两岸的浅水区、以及几处看似冰层颜色略有差异(可能对应水下暗流或泉眼)的区域。工匠们用铁钎在冰面上钻出小孔,然后用带刻度的探杆深入,读取冰层的确切厚度。
“报!河心点,冰厚一尺二寸(约40厘米)!”
“报!近岸点,冰厚一尺五寸(约50厘米)!”
“报!疑似暗流区,冰厚仅八寸(约26厘米)!”
数据被迅速记录在特制的表格上。韦小葆看着这些数字,眉头微蹙。大部分区域的冰层厚度,看似足以承载单人甚至马匹,但对于成千上万军队、尤其是重甲骑兵和辎重的密集通过,则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二步,冰层强度与均匀性测试。 这并非简单的敲打。韦小葆指挥工匠,在几个关键测量点,使用重锤以标准力度敲击冰面,仔细倾听声音的沉闷与清脆,观察裂纹的延伸情况,判断冰层的“韧性”与“脆性”。同时,利用那套简易的承重测试仪,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于不同区域逐步增加标准砝码,记录冰层开始出现明显变形或裂纹时的临界重量。
“河心冰层,结构致密,承重尚可,但敲击声偏脆。”
“近岸冰层,与冻土结合,异常坚固。”
“暗流区冰层,结构松散,承重能力仅为河心区域六成!”
第三步,环境因素考量。 韦小葆不仅测量冰层本身,还仔细观察记录了当天的气温、风速、日照情况(虽然阴天,但仍需记录),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测(依靠老农和军中熟悉天象者的经验)。他甚至让亲卫破开一小片冰面,测量了下方的水流速度。温度的变化、水流的冲刷、积雪的保温或融化的影响……所有这些变量,都被他纳入考量的范畴。
张玉麟和亲卫们看着韦小葆和工匠们如同进行某种神秘仪式般,在冰面上忙碌,记录着各种他们看不懂的数据,心中充满了疑惑与敬畏。他们无法理解,这些敲敲打打、量量记记,如何能应对葛尔丹可能的大军压境。
“大帅,”张玉麟终于忍不住开口,“依末将看,这冰厚足矣,葛尔丹的骑兵定然敢过。我们是否应在对岸加筑工事,派重兵防守?”
韦小葆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冰屑,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久久不散。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张将军,你可知,这冰层能承受多大的力量,并非只由厚度决定?”
他走到一块刚刚测试过的冰面旁,用脚点了点:“冰的承重能力,与其厚度平方成正比,但也受其纯度、温度、支撑条件(是否悬空或有暗流)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当负载均匀分布时,冰层能承受较大重量;但当负载集中于一点,或处于动态冲击(如万马奔腾)状态下,其有效承重会急剧下降。”
他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简支梁模型,标注上力、支点、弯矩。“我们可以将冰层近似看作一个支撑在两岸的巨型梁结构。葛尔丹的军队过河,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分布不均的荷载施加在这个梁上。我们需要计算,在何种兵力密度、何种行军速度下,冰层内部的应力会超过其抗拉或抗剪强度极限,从而导致……”
他顿了顿,说出了一个让张玉麟毛骨悚然的词:“……结构性破坏,即冰面大面积碎裂。”
张玉麟倒吸一口凉气,他隐约明白了韦小葆的意图,但这想法太过骇人,也太过……精妙。
“大帅,您是说……我们不一定需要在对岸硬碰硬?我们可以……让冰河自己埋葬他们?”
韦小葆目光投向冰河下游那幽深的河谷,语气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掌控自然的绝对自信:“大自然的力量,远胜于千军万马。关键在于,你是否懂得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施加一个正确的‘扰动’。”
他收起树枝,对工匠们命令道:“数据收集完毕,立刻返回大营。我们需要建立冰层承重模型,计算其极限载荷,并找出最理想的‘扰动点’。”
一行人迅速撤离,留下那条看似平静,实则已被科学的目光彻底剖析的冰河。韦小葆的心中,一个大胆而残酷的计划已初具雏形。葛尔丹视冰河为通往胜利的捷径,而在韦小葆的物理评估中,它已然成为一张为敌人精心准备的、冰冷的死亡之床。科学的意志,即将完成对这片战场最后一块拼图的精确测绘。
喜欢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