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元年(丙午年,公元106年)
春天正月辛卯日,朝廷任命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让他们参与处理尚书事务。邓太后因为皇帝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就想让朝廷里的重要大臣住在皇宫内,方便照应。于是下诏书让张禹住在宫中,每五天可以回一次自己的家;每次上朝拜见皇帝的时候,司仪会专门高声通报他的到来,并且给他安排单独的座位,不和三公坐在一起。
朝廷还封了皇帝的哥哥刘胜为平原王。
癸卯日,朝廷任命光禄勋梁鲔为司徒。
到了三月甲申日,大家把孝和皇帝安葬在慎陵,还给他的宗庙定名为穆宗。
丙戌日,清河王刘庆、济北王刘寿、河间王刘开、常山王刘章开始前往各自的封国。太后对清河王刘庆特别优待,给他特殊的礼遇。刘庆的儿子刘祜当时十三岁,太后考虑到皇帝年幼体弱,担心以后会有意外情况发生,就把刘祜和他的嫡母耿姬留在了清河王府。耿姬是耿况的曾孙女,刘祜的生母是犍为的左姬。
夏天四月,鲜卑族侵犯渔阳。渔阳太守张显带着几百人出城追击。兵马掾严授劝他说:“前面的道路又险又难走,敌人的实力也不清楚,咱们应该先安营扎寨,派轻骑兵去打探一下情况。”可张显立功心切,听了这话非常生气,甚至想杀了严授,然后就带兵继续前进。结果敌人设下埋伏,等张显他们一到就突然发动攻击。士兵们吓得转身就跑,只有严授奋力抵抗,身上受了十处伤,还亲手杀了好几个人,最后战死沙场。主簿卫福、功曹徐咸看到太守有危险,都冲上去保护他,结果也都死在了战场上。
丙寅日,朝廷任命虎贲中郎将邓骘为车骑将军,并给予他仪同三司的待遇。邓骘的弟弟黄门侍郎邓悝被任命为虎贲中郎将,邓弘、邓阊都担任侍中。
这时候,司空陈宠去世了。
五月辛卯日,朝廷大赦天下。
壬辰日,河东郡的垣山发生了山体崩塌。
六月丁未日,朝廷任命太常尹勤为司空。
全国有三十七个郡和国都遭遇了大雨。
己未日,太后下诏书,要求减少太官、导官、尚方、内署这些部门制作的华丽服饰、珍贵膳食以及那些制作起来又难又费钱的东西。除了供奉给宗庙的食物,大米不需要特意挑选,每天早晚只吃一顿有肉的饭就行。以前太官、汤官每年的花费将近两亿钱,从这以后削减到几千万钱。各郡国进贡的东西,数量也都减少了一半多;还把上林苑里养的鹰和狗都卖掉;各个离宫、别馆储存的粮食、柴草,也都下令精简。
丁卯日,太后下诏,把掖庭里的宫女,还有因为家族犯罪而被没入官府为奴的皇室成员,都恢复平民身份,让他们回家。
秋天七月庚寅日,太后给司隶校尉、部刺史下命令说:“最近有些郡国发生了水灾,影响了秋季庄稼的收成,朝廷一直在反思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心里非常担忧害怕。可有些郡国为了得到丰收的虚假名声,就隐瞒灾情,虚报开垦的田地数量,也不管有多少百姓流亡在外,还竞相增加户口数字,隐藏盗贼的情况,让坏人得不到惩罚。官员任用不按规矩来,选拔人才也不恰当,还有人贪婪残暴,把祸害都加到了普通百姓身上。有些刺史明明看到这些情况,却装聋作哑,偏袒下属,勾结作弊,一点都不害怕上天的惩罚,也不觉得对不起百姓。朝廷给你们的宽容和恩惠,不能总想着依靠,从现在开始,要是再这样,一定会受到惩处。各地的二千石长官,你们要仔细核实受灾情况,免除百姓的田租和草料税。”
八月辛卯日,小皇帝去世了。癸丑日,他的灵柩停放在崇德前殿。太后和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虎贲中郎将邓悝等人在皇宫里商量决定立谁为新皇帝。当天夜里,就让邓骘拿着符节,坐着王青盖车去接清河王的儿子刘祜,把他接到宫里斋戒。皇太后坐在崇德殿上,百官都穿着吉服陪在旁边,引导刘祜拜见,并封他为长安侯。接着下诏书,让刘祜做孝和皇帝的继承人,还写了策命文书。官员读完策命后,太尉把皇帝的玉玺和绶带呈给刘祜,刘祜就这样登上了皇位,但太后仍然掌握朝政大权。
新皇帝下诏书给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说:“我每次看以前的历史,发现外戚和他们的门客常常扰乱朝廷公正,给百姓带来很多痛苦。这都是因为执法的人偷懒懈怠,不及时惩罚这些人造成的。现在车骑将军邓骘他们虽然有恭敬顺从的心意,可是他们家族人多,亲戚也不少,这些人里有些门客奸诈狡猾,经常违反法律。你们要严格检查监督,不能包庇他们。”从这以后,太后家族的人要是犯了罪,再也不会得到宽容。
九月,六个州都发生了大水灾。
丙寅日,朝廷把孝殇皇帝安葬在康陵。因为接连遭遇皇帝去世这样的大事,百姓已经被劳役折腾得很苦了,所以修建陵墓以及相关工程的费用,都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