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四年,壬辰年(公元92年)
正月,朝廷派大将军左校尉耿夔给于除鞬授予印绶,又让中郎将任尚带着符节,像以前对待南单于那样,率军驻守伊吾,保护于除鞬。
早些时候,庐江人周荣在袁安的官府里做事。袁安向朝廷弹劾窦宪、窦景兄弟,以及争议立北单于这些事,奏章都是周荣起草的。窦氏的门客、太尉府的属官徐齮非常痛恨周荣,威胁他说:“你帮袁公出谋划策,弹劾窦家。窦家的那些凶汉、刺客在城里到处都是,你可得小心了!”周荣却毫不畏惧,说:“我周荣出身江淮,能在官府任职已是幸运。就算被窦家害死,我也心甘情愿!”他还叮嘱妻子儿女:“要是我突然遭遇不测,不要给我收殓下葬,我希望用这微不足道的身躯,让朝廷醒悟。”
三月癸丑日,司徒袁安去世。闰月丁丑日,朝廷任命太常丁鸿为司徒。
夏天四月丙辰日,窦宪返回京城。
六月戊戌初一,发生了日食。丁鸿上书给皇帝说:“以前吕氏家族把持朝政,差点让皇位改了姓;汉哀帝、汉平帝末年,皇家宗庙都没人祭祀了。所以说,就算和皇帝关系像周公那样亲近,但没有相应的品德,也不能让他掌握大权。现在大将军窦宪虽然表面上想约束自己,不敢有僭越的行为,但天下各地的人,都害怕他,只听他的命令。刺史、二千石这样的官员刚被任命,要先去拜见他,请求通报接见,就算手里拿着皇帝给的符玺,接到尚书台的命令,也不敢马上赴任,有的人一等就是几十天。大家不把朝廷当回事,都去投靠私人势力,这说明皇上的威严减弱,下面的权力太大了。人在下面做违背常理的事,上天就会出现相应的征兆。就算阴谋藏得再深,神灵也能看透,还会通过天象发出警告,提醒皇帝。在坏事刚冒头时制止很容易,等事情闹大了再补救就难了。人们总是忽视小事,结果酿成大祸。因为讲恩情就不忍心教导,讲情义就不忍心割舍,可等事情发生后,才明白当初该怎么做。上天必须刚健,不然日月星三光就不明朗;皇帝必须强势,不然下面的官员就会肆意妄为。应该趁着这次日食大变,改革政治,纠正失误,来回应上天的警示。”
丙辰日,十三个郡国发生了地震。接着又遭遇旱灾和蝗灾。
窦宪父子兄弟都在朝廷担任卿、校等重要官职,势力遍布朝廷。穰侯邓叠、邓叠的弟弟步兵校尉邓磊,还有他们的母亲元,窦宪的女婿射声校尉郭举,郭举的父亲长乐少府郭璜,这些人相互勾结。元、郭举经常出入皇宫,郭举还得到太后的宠爱,他们竟然合谋要杀害皇帝。皇帝暗中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当时,窦宪兄弟独揽大权,皇帝和朝廷内外的大臣都没办法亲近交流,身边只有宦官陪着。皇帝觉得朝廷上下的人都依附窦宪,只有中常侍钩盾令郑众做事谨慎机敏、心思缜密,不投靠权贵,于是就和郑众商量要杀掉窦宪。因为窦宪当时在外地,皇帝担心他起兵叛乱,所以一直忍着没动手。正好窦宪和邓叠回到京城。
清河王刘庆很受皇帝宠爱,经常能进宫在宫里过夜。皇帝准备动手铲除窦氏,想要看《外戚传》,但又怕身边的人是窦氏的眼线,不敢派人去拿,就让刘庆私下找千乘王借来,夜里悄悄送进宫。皇帝还让刘庆传话给郑众,让他查找以前类似的处理办法。
庚申日,皇帝来到北宫,下令让执金吾和五校尉带兵驻守南、北宫,关闭城门,逮捕了郭璜、郭举、邓叠、邓磊,把他们关进监狱处死。又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将他改封为冠军侯,让他和窦笃、窦景、窦瑰都回各自的封国。皇帝因为太后的缘故,不想公开处死窦宪,特意挑选严厉能干的封国丞相去监督他们。窦宪、窦笃、窦景回到封国后,都被逼自杀了。
之前,河南尹张酺多次依法惩治窦景。窦氏倒台后,张酺上书说:“窦宪他们得宠的时候,大臣们争着阿谀奉承,都说窦宪受了皇帝临终托付,有伊尹、姜子牙那样的忠心,甚至把窦太后比作周文王的母亲太姒。现在窦宪失势,大家又都说他该死,完全不管前后说法矛盾。我觉得夏阳侯窦瑰一直忠心善良,之前和我聊天,经常说要为国尽忠。他还约束自己的门客,没犯过法。我听说圣王处理亲属犯罪,有‘三宥’的原则,惩罚宁可轻一点,也别太重。现在有人想给窦瑰选个严厉的封国丞相,我担心这样会把他逼得走投无路,他恐怕难以保命。应该对他宽大处理,彰显皇上的厚德。”皇帝被他的话打动,窦瑰因此得以保全性命。窦氏家族和门客中,因为窦宪的关系做官的,都被免官,打发回原籍。
班固的奴仆曾经喝醉后辱骂洛阳令种兢,种兢借着逮捕审讯窦氏门客的机会,把班固抓进监狱,班固死在了狱中。班固生前写《汉书》,还没写完,皇帝下诏让班固的妹妹、曹寿的妻子班昭接着把书写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