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资治通鉴白话版 > 汉纪九 (公元前140年-前134年)

资治通鉴白话版 汉纪九 (公元前140年-前134年)

作者:鬼老七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28:49

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冬天十月,汉武帝下诏书,让各地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才。汉武帝亲自以古今治理国家的道理为题目进行策问,参与应答的有一百多人。广川人董仲舒回答说:

“所谓‘道’,就是通向治理国家正确道路的途径,仁、义、礼、乐,都是实现‘道’的工具。所以圣明的君王去世后,他的子孙能长久统治,国家安宁数百年,这都是礼乐教化的功劳。君主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定长存的,但政治混乱、国家危亡的情况却很多,原因就在于任用的人不合适,推行的方法不正确,所以国家政事才一天天衰败灭亡。周朝的治国之道在周幽王、周厉王时期衰落,不是因为‘道’不存在了,而是幽王、厉王不遵循‘道’。到了周宣王,追思先王的德行,振兴衰微、弥补弊端,光大周文王、周武王的功业,周朝的治国之道才又灿烂复兴,这是他日夜不懈施行善政的结果。

孔子说:‘人能弘扬道,而不是道弘扬人。’所以国家的治乱兴亡取决于君主自身,如果君主所秉持的治国理念荒谬错误,就会失去统治的根本,这不是上天赐予的命运无法改变,而是自身行为导致的。做君主的,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从而端正朝廷风气;端正了朝廷风气,才能端正百官的行为;百官行为端正了,才能引导万民端正;万民端正了,四方边境也会随之端正。四方都端正了,远近就没有人敢不遵循正道,也不会有邪气作奸犯科,这样阴阳就能协调,风雨按时而至,万物和谐,百姓繁衍,各种福瑞吉祥的事物都会到来,王道也就实现了!孔子曾感叹:‘凤鸟不来,黄河不出图,我的主张大概无法实现了!’他悲伤的是这些祥瑞本可以出现,却因为自己地位卑贱而无法促成。如今陛下贵为天子,拥有四海,处于能招致祥瑞的地位,掌握着能实现王道的权势,又具备相应的资质;品行高尚、恩泽深厚,智慧明达、心意美好,爱护百姓又喜好贤才,可以说是有道义的君主。然而天地没有感应,美好的祥瑞也没有到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教化没有确立,百姓的思想行为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百姓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如果不用教化来做堤防,就无法阻止。古代的君王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统治天下时,无不把教化作为首要任务。在国都设立太学来教育学生,在地方设立庠序来感化百姓,用仁爱来熏陶百姓,用道义来感染百姓,用礼仪来节制百姓,所以当时刑罚很轻,却没人犯法,这就是教化施行、风俗美好的结果。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之后执政,会扫除旧有的弊端,重新建立和弘扬教化;等到教化昌明,良好的习俗形成,子孙后代遵循下去,国家五六百年都不会衰败。秦朝抛弃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采用苟且的统治方法,所以只存在了十四年就灭亡了,它遗留的恶劣影响至今还没消除,社会风俗浅薄恶劣,百姓嚣张顽固,违法乱纪的情况十分严重。打个比方:琴瑟的弦音不协调,严重时就必须把弦解下来重新安装调试,才能弹奏;治理国家如果政令行不通,严重时就必须变革教化,才能治理好。所以汉朝建立以来,一直想把国家治理好,但至今没能实现,就是因为该变革教化的时候没有变革。

“我听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让百姓在年少时学习知识,长大后根据才能授予官职,用爵禄培养他们的品德,用刑罚威慑他们的恶行,所以百姓明白礼义,以触犯君主为耻。周武王推行大义,平定残暴的商纣王,周公制作礼乐来修饰太平盛世;到了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监狱空了四十多年,这就是教化逐渐推行、仁义传播的结果,并非仅仅依靠刑罚惩处的效果。秦朝却不是这样,它以申不害、商鞅的法令为师,推行韩非的学说,憎恶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把贪婪残暴当作习俗,只追求名声而不考察实际情况,做好事的人不一定能免于刑罚,做坏事的人也未必会受到惩处。所以百官都用虚假的言辞粉饰太平,不做实事,表面上有侍奉君主的礼节,内心却有背叛之意,伪造事实、弄虚作假,追逐利益、毫无廉耻,因此受刑的人很多,死人随处可见,但奸邪之事却无法止息,这都是风俗教化造成的。如今陛下拥有天下,百姓无不臣服,但陛下的功德却没有施加到百姓身上,大概是陛下还没有真正用心去做。《曾子》说:‘尊重自己所听到的道理,就能变得高明;践行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能发扬光大。’高明光大,不在于别的,就在于用心去做。希望陛下能践行所听到的道理,内心真诚并努力施行,那么陛下与古代的三王又有什么不同呢!

不培养人才却想寻求贤能之士,就好比不雕琢玉石却想得到精美的花纹。所以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兴办太学,太学是贤才的来源,也是教化的根本。如今以一个郡、一个封国的众多人口来应答策问,却没有符合要求的人,这说明王道在很多地方已经断绝了。我希望陛下兴办太学,设置贤明的老师,来培养天下的人才,经常考核他们,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这样就可以得到杰出的人才。现在的郡守、县令,是百姓的表率,是朝廷派去传承教化的人;如果这些表率不贤能,君主的德行就无法宣扬,恩泽也不能流传。如今有些官吏不在下面进行教育引导,有的甚至不执行朝廷的法令,暴虐地对待百姓,与奸邪之人勾结谋取私利,致使贫穷孤弱的百姓含冤受苦,失去生计,这与陛下的心意严重不符;所以阴阳失调,不祥之气充满天地,万物不能顺利生长,百姓生活困苦,这都是地方长官不贤明造成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