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三年己巳年(公元549年)
春季正月丁巳日初一,柳仲礼从新亭移营到朱雀桁。恰逢大雾,韦粲军队迷路,等赶到青塘时,已过半夜;营栅还没修好,侯景就望见了,立即率精锐进攻。韦粲派军主郑逸迎击,命刘叔胤率水军截断贼兵后路,刘叔胤胆怯不敢前进,郑逸战败。侯景乘胜攻入韦粲营中,部下拉韦粲躲避,韦粲纹丝不动,喝令子弟死战,最终和儿子韦尼、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及堂弟韦昂一同战死,亲戚死了几百人。
柳仲礼正吃饭,扔下筷子披甲,率麾下一百骑兵赶赴救援,与侯景在青塘大战,大败贼兵——斩敌数百,淹死在淮河中的贼兵上千人。柳仲礼的长矛几乎刺中侯景,贼将支伯仁却从背后砍中他的肩膀,马陷入泥沼;贼兵围上来用长矛刺他,骑将郭山石救下他,才得以脱险。柳仲礼重伤,会稽人惠臶用嘴吸他伤口的血止血,他才保住性命。从此侯景不敢再渡江南进,柳仲礼也士气衰减,不再提出战。
邵陵王萧纶重新收拢散兵,与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新淦公萧大成等人从东路一同赶到;庚申日,在朱雀桁南列营,也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萧大连是萧大临的弟弟。
朝野上下都因侯景之乱责怪朱异,朱异又羞又气,一病不起,庚申日去世。按旧例,尚书官死后不追赠官职,梁武帝痛惜朱异,特意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甲子日,湘东王世子萧方等及王僧辩的军队抵达。
戊辰日,封山侯萧正表献出北徐州投降东魏,东魏徐州刺史高归彦派兵接应。高归彦是高欢的族弟。
己巳日,太子迁居永福省。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率领一万多援兵赶到台城下。台城与援军早已断绝通信,有个叫羊车儿的人献计:做纸鸢(风筝),系上长绳,把敕令写在里面,顺风放飞,希望能传到援军手中,还在上面写“捡到纸鸢送援军的,赏银百两”。太子亲自到太极殿前,乘西北风放飞纸鸢;贼兵觉得奇怪,以为是巫术,用箭射了下来。
援军招募能进城送信的人,鄱阳王世子萧嗣的部下李朗请求先受鞭打,假装获罪叛逃贼营,趁机入城——城内这才知道援军已大量聚集,全城欢呼。梁武帝任命李朗为直阁将军,赐金后派他回去。李朗沿着钟山背面,昼伏夜出,过了几天才抵达援军营地。
癸未日,鄱阳王世子萧嗣、永安侯萧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率军渡淮河,进攻东府前的营栅并烧毁;侯景退军。众军在青溪东岸扎营,李迁仕、樊文皎率五千精锐单独进军深入,所向披靡。到菰首桥东时,侯景将领宋子仙设伏袭击,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逃回。柳敬礼是柳仲礼的弟弟。
柳仲礼神情傲慢,轻视众将——邵陵王萧纶每天持鞭到他营门等候,也常等很久见不到人,因此他与萧纶、临城公萧大连结下深仇。萧大连又与永安侯萧确有矛盾,各路军队互相猜忌,没人有战心。援军刚到的时候,建康百姓扶老携幼来迎接;可军队刚过淮河,就纵容士兵抢掠,百姓大失所望。贼营中本有想响应官军的人,听说后也停止了计划。
王显贵献出寿阳投降东魏。
临贺王记室吴郡人顾野王起兵讨伐侯景,二月己丑日,率军赶到建康。起初,台城关闭时,公卿们只想着存粮——男女老少都出城运米,共得四十万斛,又收集各府库的钱帛五十万亿,全聚在德阳堂,却没储备柴草、鱼盐。到这时,只好拆尚书省的房梁当柴烧,撤下草席切碎喂马;草席用完,就用米饭喂马。士兵没肉吃,有的煮铠甲、熏老鼠、捕麻雀充饥。御膳房有干苔,味酸咸,分给战士们吃。军人在宫殿、官署间杀马吃,还夹杂人肉,吃的人都生了病。
侯景的部众也缺粮,抢掠不到东西;东城有米,够吃一年,却被援军切断了通路。又听说荆州兵将至,侯景十分担忧。王伟说:“现在台城不能速攻,援军日益增多,我军缺粮——不如假意求和来缓兵,东城的米够吃一年,趁求和时把米运进石头城;援军必不敢动,之后我们养精蓄锐、修缮器械,等他们懈怠时进攻,必能一举攻克。”侯景听从,派将领任约、于子悦到城下,递上奏表求和,请求恢复原先的封地。
太子因城内困窘,禀报梁武帝,请求答应求和。梁武帝怒说:“求和不如死!”太子坚持请求:“侯景围困已久,援军对峙不战,应暂且答应求和,再做后续打算。”梁武帝犹豫很久,才说:“你自己决定吧,别让千年后世人笑话。”于是回复允许求和。
侯景请求割让江右四州之地,还要求宣城王萧大器出城送他,然后才渡江北返。中领军傅岐坚决反对:“哪有贼兵围宫阙还与之求和的道理!这不过是想瓦解援军罢了。胡人的心思如野兽,绝不可信;况且宣城王是嫡孙,关乎国家命脉,怎能做人质!”梁武帝于是改派萧大器的弟弟石城公萧大款为侍中,出城到侯景营中做人质。又下令各路援军不得再前进,下诏说:“善用兵者不战,止戈为武。任命侯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诸军事,豫州牧、河南王封号不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