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监四年乙酉年(公元505年)
春季,正月初一(癸卯日),梁武帝颁布诏令:“西汉、东汉选拔贤才,无不是通过儒家经学;坚守儒家正道的人,都能树立名声、成就品行。魏晋时期风气浮夸放荡,儒家教化衰落停滞,士人没有风骨气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可设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泛修建学馆,招收后辈学子。”于是任命贺玚以及平原人明山宾、吴兴人沈峻、建平人严植之补任博士,每人主持一所学馆。每所学馆有几百名学生,朝廷供给他们粮食;其中通过“射策”考试、通晓经义的人,立即任命为官吏。仅一年时间,怀揣经书、背着书箱前来求学的人就像云彩聚集一样多。贺玚,是贺循的玄孙。朝廷又挑选学生,前往会稽郡云门山跟随何胤学习,命令何胤从门徒中选拔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人,把他们的名字上报朝廷。还分别派遣博士祭酒巡视各州郡,设立学校。
起初,谯国人夏侯道迁以辅国将军的身份跟随裴叔业镇守寿阳,担任南谯太守,因与裴叔业有矛盾,独自骑马投奔北魏。北魏任命夏侯道迁为骁骑将军,让他跟随王肃镇守寿阳,又派他驻守合肥。王肃去世后,夏侯道迁放弃戍守之地前来投奔梁朝,跟随梁、秦二州刺史庄丘黑镇守南郑;庄丘黑任命他为长史,兼任汉中太守。庄丘黑去世后,朝廷诏令都官尚书王珍国接任刺史,王珍国还没到任,夏侯道迁暗中与军主考城人江忱之等人谋划投降北魏。
在此之前,北魏仇池镇将杨灵珍背叛北魏前来投奔梁朝,朝廷任命他为征虏将军、代理武都王,协助戍守汉中,他有部众六百多人,夏侯道迁很忌惮他。梁武帝派遣亲信吴公之等人出使南郑,夏侯道迁于是杀死使者,发兵袭击杨灵珍父子,将他们斩首,连同使者的首级一起送到北魏。白马戍主君天宝得知此事,领兵袭击夏侯道迁,打败他的部将庞树,接着包围南郑。夏侯道迁向氐王杨绍先、杨集起、杨集义求救,三人都不回应,只有杨集义的弟弟杨集郎领兵救援夏侯道迁,进攻君天宝并将其杀死。北魏任命夏侯道迁为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丰县侯,又任命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都督征梁、汉诸军事,领兵前往接应。夏侯道迁接受平南将军的职位,却推辞豫州刺史的任命,还请求封为公爵,北魏宣武帝没有同意。
正月初九(辛亥日),梁武帝到南郊祭祀上天,宣布大赦天下。
正月二十三日(乙丑日),北魏任命骠骑大将军高阳王元雍为司空,加授尚书令广阳王元嘉仪同三司。
二月初五(丙子日),北魏封宕昌世子梁弥博为宕昌王。
梁武帝谋划讨伐北魏,二月十一日(壬午日),派遣卫尉卿杨公则率领宫中警卫部队驻守洛口。
二月二十一日(壬辰日),交州刺史李凯占据州城反叛,长史李畟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北魏邢峦抵达汉中,进攻各城戍,所到之处都被攻克。晋寿太守王景胤占据石亭,邢峦派遣统军李义珍击退了他。北魏任命邢峦为梁、秦二州刺史。巴西太守庞景民占据郡城拒不投降,郡民严玄思聚集部众,自称巴州刺史,归附北魏,进攻庞景民并将其斩首。杨集起、杨集义得知北魏攻克汉中,十分恐惧,闰二月,率领氐族部众背叛北魏,切断汉中的粮道,邢峦多次派遣军队打败他们。
夏季,四月十七日(丁巳日),梁朝任命代理宕昌王梁弥博为河、凉二州刺史、宕昌王。
梁朝冠军将军孔陵等人率领二万士兵驻守深杭,鲁方达驻守南安,任僧褒等人驻守石同,以抵御北魏军队。邢峦派遣统军王足领兵进攻,所到之处都取得胜利,最终进入剑阁。孔陵等人退守梓潼,王足又进军打败了他们。梁州的十四个郡,东西绵延七百里,南北纵横一千里,全部归入北魏版图。
起初,益州刺史当阳侯邓元起因母亲年老请求回乡,朝廷诏令征召他担任右卫将军,任命西昌侯萧渊藻接替他的职位。萧渊藻,是萧懿的儿子。夏侯道迁反叛时,尹天宝派人骑马快速向邓元起报告;等到北魏侵犯晋寿,王景胤等人也都派人告急,众人劝邓元起紧急救援,邓元起却说:“朝廷远在万里之外,军队不能立刻到达。如果贼寇逐渐蔓延,才需要讨伐,统领军队的重任,除了我还有谁?何必匆忙救援呢!”朝廷诏令邓元起代理都督征讨诸军事,救援汉中,但此时晋寿已经陷落。
萧渊藻即将抵达,邓元起整理行装准备返回,粮食储备、武器器械,都被他取走,一点也没留下。萧渊藻进入城中,对此心怀怨恨;又向邓元起索要他的好马,邓元起说:“你一个年轻公子,要马有什么用!”萧渊藻很愤怒,趁喝醉时杀死了邓元起。邓元起的部下包围城池,一边哭一边质问原因,萧渊藻说:“这是天子的诏令。”部众才散去。萧渊藻于是诬陷邓元起谋反,梁武帝对此心存疑虑。邓元起过去的部下广汉人罗研到朝廷申诉冤情,梁武帝说:“果然像我所预料的那样!”派人责备萧渊藻说:“邓元起为你报了仇(指萧渊藻父亲萧懿被东昏侯杀害,邓元起参与讨伐东昏侯),你却为仇人报仇,忠孝之道在哪里!”于是将萧渊藻的封号贬为冠军将军;追赠邓元起为征西将军,谥号为忠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