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监元年(壬午年,公元502年)
春季正月,南齐和帝萧宝融派遣兼侍中席阐文等人前往建康慰劳萧衍的军队。
大司马萧衍下令:“凡是东昏侯时期不必要的开支,除了用于演习礼乐、修缮武器军备的费用外,其余全部禁止。”
戊戌日,萧衍迎接宣德太后进入皇宫,让她临朝主持朝政、代行皇帝职权,萧衍则解除了“承制”(代行皇帝职权)的身份。
己亥日,任命宁朔将军萧昺监管南兖州各项军事事务。萧昺是萧衍的堂弟。
壬寅日,晋升大司马萧衍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允许他佩剑穿鞋上殿,朝拜时司仪不直呼其名。
己酉日,任命大司马长史王亮为中书监,兼任尚书令。
起初,大司马萧衍与黄门侍郎范云、南清河太守沈约、司徒右长史任昿曾一同在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交往,情谊深厚、关系密切。到这时,萧衍引荐范云担任大司马咨议参军、领录事,沈约担任骠骑司马,任昿担任记室参军,让他们参与谋划军政事务。前吴兴太守谢杅、国子祭酒何胤,此前都已弃官居家,萧衍上奏请求征召他们担任军谘祭酒,谢杅、何胤都没有前来。
萧衍心中有接受禅让、夺取南齐皇位的打算。沈约暗中试探他的意图,萧衍没有回应;过了几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和古代不同,不能用淳朴的古风来要求当下的人。士大夫中攀附权贵、追求功名的人,都希望能立下微小的功劳。如今连孩童、牧童都知道南齐的国运已尽,明公您应当承接天命;天象、谶语也都清楚地显示这一点。天意不可违背,人心不可失去。如果天命确实在您身上,即便您想谦让,也不可能推掉。”萧衍说:“我还需要考虑一下。”沈约说:“您当初在樊城、沔水一带起兵时,就该考虑这件事;现在帝王大业已经建成,还有什么可考虑的!如果不早点确定大业,万一有别人提出反对意见,就会损害您的威望和德行。况且人不是金玉,时局难以保证长久稳定,怎能把‘建安郡公’这样的封号留给子孙(而不争取皇位)!如果天子(和帝)返回建康,公卿大臣各居其位,君臣名分确定,就不会再有人有二心。君主在上贤明,臣子在下忠诚,难道还会有人再和您一起‘反叛’吗!”萧衍认同了他的话。
沈约退出后,萧衍召范云进来,把沈约的话告诉了他,范云的回应与沈约的意思大致相同。萧衍说:“有智慧的人竟然如此不谋而合。你明天早上带沈约(字休文)再来!”范云退出后,告诉了沈约,沈约说:“你一定要等我!”范云答应了,可沈约却提前进宫。萧衍让他起草禅让相关的文书,沈约随即从怀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和各级官员的任免名单,萧衍几乎没有修改。不久范云从外面进来,到了殿门口却不能进去,只能在寿光阁外徘徊,嘴里只说“哎呀!”沈约出来后,范云问:“我能担任什么职位?”沈约抬手指向左边(古代以左为尊,暗示范云将担任尚书左仆射一类的高官),范云笑着说:“没辜负我的期望。”过了一会儿,萧衍召范云进去,赞叹沈约才智出众、思路敏捷,并且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功臣将领确实有功劳,但成就帝王大业的,是你们两个人啊!”
甲寅日,宣德太后下诏,晋升大司马萧衍为相国,总领百官,兼任扬州牧,封给他十个郡,赐爵“梁公”,配备“九锡”(古代帝王赏赐给有特殊功勋的大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荣誉)的礼仪,允许他设置梁朝的各级官署,去掉“录尚书事”的称号,仍保留骠骑大将军的职位。二月辛酉日,梁公萧衍才接受任命。
南齐湘东王萧宝晊,是安陆昭王萧缅的儿子,很喜好文学。东昏侯死后,萧宝晊希望人心能归附自己,坐等皇位降临。不久王珍国等人把东昏侯的首级送给梁公萧衍,萧衍任命萧宝晊为太常,萧宝晊内心不安。壬戌日,萧衍声称萧宝晊谋反,将他和他的弟弟江陵公萧宝览、汝南公萧宝宏一起杀死。
丙寅日,宣德太后下诏,梁朝选拔各重要职位官员,全部依照朝廷的制度。于是萧衍任命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梁公萧衍收纳了东昏侯的余妃,因此耽误了政务,范云对此提出意见,萧衍没有听从。范云与侍中、领军将军王茂一同入宫觐见,范云说:“从前刘邦进入关中,不贪恋女色,这正是范增畏惧他志向远大的原因。现在明公您刚平定建康,天下人都在仰望您的声望,怎能沿袭南齐乱亡的老路,因贪恋女色而拖累自己呢!”王茂起身叩拜说:“范云说得对。您如果以天下为重,就不该留下余妃。”萧衍沉默不语。范云当即请求把余妃赏赐给王茂,萧衍赞赏他的心意,答应了他。第二天,萧衍赏赐范云、王茂每人一百万钱。
丙戌日,宣德太后下诏,给梁公萧衍增加十个郡的封地,晋爵为“梁王”。癸巳日,萧衍接受爵位,赦免梁国封地内以及自己所统辖府州中犯有死罪以下的囚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