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元年(辛巳年,公元501年)
春季,正月丁酉日,东昏侯萧宝卷任命晋安王萧宝义为司徒,任命建安王萧宝寅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乙巳日,南康王萧宝融开始自称相国,宣布大赦天下;任命萧颖胄为左长史,萧衍为征东将军,杨公则为湘州刺史。戊申日,萧衍从襄阳出发,留下弟弟萧伟总管府州事务,萧憺守卫垒城,府司马庄丘黑守卫樊城。萧衍出发后,雍州城内的兵力和物资储备都变得空虚。魏兴太守裴师仁、齐兴太守颜僧都不接受萧衍的命令,起兵想偷袭襄阳,萧伟、萧憺派兵在治平截击他们,把他们打得大败,雍州才得以安定。
北魏咸阳王拓跋禧位居上相,却不亲自处理政务,骄横奢侈、贪婪荒淫,做了很多违法的事,北魏宣武帝拓跋恪对他很不满。拓跋禧派家奴到领军于烈那里索要原来的羽林虎贲军,想让这些士兵手持兵器跟随自己出入。于烈说:“天子正在居丧,政事都交给宰相处理。我身为领军,只知道掌管宫廷警卫,没有诏令,不敢违背制度顺从私人请求。”拓跋禧的家奴只好失望地回去了。拓跋禧又派人对於烈说:“我是天子的儿子、天子的叔父,身为首辅大臣,有所需求,和诏令有什么区别!”于烈神色严厉地说:“我并非不知道王爷您的尊贵,但怎能让私人奴仆来索要天子的羽林军!我的头可以拿去,但羽林军绝不能给!”拓跋禧发怒,任命于烈为恒州刺史。于烈不愿外调,坚决推辞,却没被批准;于是他就称病不再上朝。
于烈的儿子左中郎将于忠兼任直阁将军,经常在北魏宣武帝身边。于烈让于忠对宣武帝说:“各位王爷专权放纵,意图难以揣测。应该早点罢免他们的职权,由陛下亲自掌握朝政大权。”北海王拓跋详也秘密把拓跋禧的过错和恶行报告给宣武帝,还说彭城王拓跋勰很得民心,不适合长期辅佐朝政。宣武帝认同了他们的说法。
当时即将举行礿祭(古代宗庙祭祀之一),王公大臣都在宗庙东边的房舍里斋戒。宣武帝连夜派于忠告诉于烈:“明天早上入朝觐见,会有重要安排。”天刚亮,于烈就到了宫中。宣武帝命令于烈率领直阁将军等六十多人,宣读诏令召见拓跋禧、拓跋勰、拓跋详,把他们侍卫着送到自己面前。拓跋禧等人在光极殿觐见宣武帝,宣武帝说:“我虽然年幼无知,却有幸继承皇位。近来因患病,实在是依靠各位叔父辅佐,才得以苟延性命,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三年。现在各位叔父恳切地请求退位,我从此就亲自处理朝政。你们暂且回到各自的府第,随后会另有安排。”又对拓跋勰说:“近来南北事务繁忙,没能让你实现退隐的心愿。我是什么人,敢长期违背先帝的遗诏,现在就满足叔父归隐的愿望。”拓跋勰道谢说:“陛下孝顺恭敬,遵循先帝遗诏,对上成就了英明君主的美德,对下满足了我微小的心愿,回想过去、感受现在,我悲喜交加。”庚戌日,宣武帝下诏让拓跋勰以王爷身份回到府第;晋升拓跋禧为太保;任命拓跋详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尚书清河人张彝、邢峦听说朝廷的安排非同寻常,就逃跑了,逃出洛阳城,被御史中尉中山人甄琛弹劾。宣武帝下诏书严厉斥责了他们。又重新任命于烈为领军,还加授车骑大将军,从此于烈长期在宫中值班,军国大事,他都能参与商议。
北魏宣武帝当时十六岁,不能亲自处理日常政务,把政事交给身边的人。于是受宠的大臣茹皓、赵郡人王仲兴、上谷人寇猛、赵郡人赵修、南阳人赵邕以及外戚高肇等人开始掌权,北魏的朝政逐渐衰败。赵修尤其受宠,一个月之间,多次升迁,做到了光禄卿;每次升官,宣武帝都亲自到他家里设宴,王公百官也都得陪同前往。
辛亥日,东昏侯到南郊祭祀,宣布大赦天下。
丁巳日,北魏宣武帝在太极前殿召见群臣,告诉他们自己要亲自处理朝政的打算。壬戌日,任命咸阳王拓跋禧兼任太尉,广陵王拓跋羽为司徒。宣武帝把拓跋羽召进内宫,当面任命他。拓跋羽坚决推辞说:“拓跋勰本来就不愿担任司徒,陛下却强行任命他。现在刚免去他的这个官职,又让我来接任,一定会招来众人的议论。”于是就任命拓跋羽为司空。
二月乙丑日,南康王萧宝融任命冠军长史王茂为江州刺史,竟陵太守曹景宗为郢州刺史,邵陵王萧宝修为荆州刺史。
甲戌日,北魏宣布大赦天下。
壬午日,东昏侯派遣羽林兵攻打雍州,朝廷内外实行戒严。
甲申日,萧衍抵达竟陵,命令王茂、曹景宗担任前锋,派中兵参军张法安守卫竟陵城。王茂等人到达汉口,众将领商议想合并兵力围攻郢州,再分兵袭击西阳、武昌。萧衍说:“汉口宽度不到一里,弓箭能互相射到,房僧寄率领重兵坚守那里,和郢城形成掎角之势;如果我们全军前进,房僧寄一定会截断我们的后路,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不如派王茂、曹景宗等人率军渡江,和荆州的军队会合,逼近郢城;我亲自围攻鲁山,打通沔水、汉水的通道,让郧城、竟陵的粮食能通过船只顺流而下,江陵、湘中的军队陆续赶来,兵力充足、粮食充裕,还担心攻不下这两座城吗!天下的大事,我们简直可以安稳地坐着就能平定。”于是派王茂等人率领部众渡江,驻扎在九里。张冲派遣中兵参军陈光静打开城门迎战,王茂等人打败了他们。陈光静战死,张冲只好据城坚守。曹景宗于是占据石桥浦,军队接连不断地驻扎下来,一直延伸到加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