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当阳道的尘土裹着血泪,黏在百姓的破衣上;曹烈的精骑马蹄如雷,震得大地发颤。刘备的队伍像一条疲惫的长蛇,在死亡的追逼下缓慢蠕动——老弱的呻吟、孩童的啼哭、士兵的喘息,与远处越来越近的马蹄声交织在一起,织成一张名为“绝境”的网。而赵云银枪上的寒光、张飞蛇矛的怒啸、糜夫人投井的决绝,都在这张网里,为“长坂坡血战”写下最悲壮的序章。
一、迁徙之苦:老弱蹒跚粮耗尽 曹骑窥伺危机近
当阳道旁的荒坡上,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刘备的迁徙队伍像被抽走力气的巨兽,瘫在路边喘息——走了整整五日,粮食已所剩无几,老人们拄着拐杖,每走一步都要晃三晃;妇人怀里的孩子哭哑了嗓子,嘴角还沾着最后一点米汤;青壮们也没了力气,扛着的锄头垂在身侧,眼神里满是绝望。
“刘使君,俺家老婆子走不动了,能不能歇会儿?”一个老农跪在刘备马前,抱着老伴的腿,老泪纵横。老农的老伴脸色蜡黄,嘴唇干裂,呼吸微弱,显然是饿坏了。
刘备翻身下马,蹲下身,从怀里掏出最后一块麦饼——这是他省了两顿的口粮,递到老农手里:“老丈,给大娘吃吧,再坚持坚持,前面就有水源,到了水源就能歇会儿。”
老农接过麦饼,泪水滴在饼上:“使君,您自己都没的吃了,俺们……俺们对不起您啊!”
周围的百姓纷纷围上来,有的说“使君吃我的吧”,有的说“我们能走,不用歇”,可谁都知道,大家早已筋疲力尽。吕子戎提着影匿剑,站在队伍外围,眉头紧锁——刚才他击退了一小队曹军斥候,那些斥候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显然曹烈的精骑已快追上。
“主公,”吕子戎走到刘备身边,声音急促,“曹兵的斥候越来越多,估摸着不到一个时辰,精骑就会赶到。我们不能再歇了,必须尽快往长坂坡走,那里有树林,能暂时挡住骑兵冲锋!”
刘备点头,刚想下令继续前进,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马蹄声——不是零星的斥候,是大队骑兵奔来的声音!地面都在微微震动,路边的枯草被风吹得贴在地上,像在惧怕这股杀气。
“曹兵来了!曹兵来了!”百姓们惊呼起来,纷纷往队伍中间躲,原本还算整齐的队伍瞬间乱作一团。张飞扛着丈八蛇矛,大声喊道:“大家别慌!有俺老张在,曹兵近不了身!”可他的声音在马蹄声里,显得格外单薄。
诸葛亮脸色凝重,对刘备道:“主公,事急矣!云长已往江陵找刘琦求援,我们必须分兵:翼德,你率五百士兵,在队伍后方结阵,拖延曹兵;子龙,你护着甘夫人、糜夫人和阿斗,走小路先往长坂坡;子戎,你继续护着百姓,往长坂坡汇合;我随主公断后。”
“好!”众人齐声领命。赵云翻身下马,走到甘夫人、糜夫人的马车旁,握紧龙胆亮银枪:“夫人放心,末将定护您和少主周全!”
二、乱军冲散:子龙挺枪救糜芳 影匿剑斩斥候骑
刚走没多远,曹烈的精骑就杀到了!为首的是曹烈麾下校尉王虎,率三百骑兵,像一把尖刀,直插刘备队伍的中军。“刘备小儿,速速投降!否则今日定让你们葬身当阳道!”王虎提着长刀,纵马冲来,一刀劈向一辆百姓的马车,车厢瞬间被劈成两半,里面的粮食撒了一地。
“住手!”赵云怒喝,纵马迎上,龙胆亮银枪使出“百鸟朝凤枪·凤啸长空”,枪尖如闪电,直刺王虎的胸口。王虎连忙举刀格挡,“铛”的一声,长刀被震飞,王虎的虎口裂开,鲜血直流。他还想反抗,赵云已侧身,枪杆横扫,将王虎打落马下,亲兵上前,将其生擒。
可曹军骑兵太多,三百人分成三队,一队冲百姓,一队冲刘备的中军,一队冲赵云护着的家眷马车。混乱中,一辆曹军的战马受惊,撞向糜夫人的马车,马车翻倒,糜夫人滚落在地,阿斗的哭声从车底传来。
“夫人!”赵云大惊,刚想冲过去,却被十几个曹兵围住。这些曹兵手持长枪,结成“枪阵”,将赵云困在中间,不让他靠近马车。远处,糜芳(糜夫人的兄长)被两个曹兵按在地上,正挣扎着大喊:“子龙救我!子龙救我!”
赵云眼神一厉,银枪使出“破阵枪·枪挑连环”,枪尖连续刺出,三个曹兵应声倒地。他趁机突围,朝着糜芳的方向冲去,银枪一扫,将按在糜芳身上的曹兵挑飞,“糜将军,快随我走!”
糜芳爬起来,惊魂未定:“子龙,我妹妹……我妹妹和阿斗还在那边!”赵云回头,却见马车旁的曹兵越来越多,甘夫人已被亲兵护着往小路走,糜夫人和阿斗却没了踪影——刚才的混乱中,马车翻倒后,糜夫人抱着阿斗,被人流冲往了北边。
“糜将军,你先往长坂坡找主公,我去寻夫人和少主!”赵云说完,调转马头,提着银枪,朝着北边的乱军冲去。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一场关于“投曹”的流言,已在刘备的队伍里悄然传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