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翼德设疑扰曹阵 子龙挺枪破重围 青釭剑归真主手 长坂坡上封神名 孟德怜才禁冷箭 忠勇赵云闯天关
(旁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长坂坡的风裹着血腥气,吹得曹军旌旗猎猎作响。赵云的银枪刚染透夏侯恩的血,青釭剑的寒光便划破了战场的雾;张飞的疑兵在林后扬起烟尘,曹操的目光却牢牢锁在那个抱着婴孩、于万军丛中如入无人之境的身影上。当“赵云”二字与“赵雄之弟”重合时,枭雄的爱才之心与对赵雄的愧疚交织,一道“不许放冷箭”的军令,终究为这场“封神之战”,添上了最悲壮的注脚。
一、翼德疑兵:马尾栓树扬烟尘 乱曹视听护子龙
当赵云抱着阿斗转身离开废墟时,当阳桥旁的密林中,张飞正指挥二十名骑兵忙活——他让士兵们将树枝绑在马尾上,牵着马在林中来回奔跑,枯枝摩擦地面,扬起漫天烟尘,从远处看,竟像是有千军万马藏在林中。
“将军,这样真能骗过曹兵吗?”一名士兵擦着汗,疑惑地问。刚才他们已看到远处曹军的旗帜,密密麻麻如林,显然主力已至;而吕子戎此刻正护着百姓往长坂坡东侧撤退,若他们拦不住曹兵,百姓和子龙都要陷入险境。
张飞扛着丈八蛇矛,往桥边一站,声如洪钟:“骗不骗得过,都得试试!子龙在里面杀,子戎护着百姓还没走远,俺们多拖一刻,他们就多一分生机!”他抽出腰间的酒壶,猛灌一口,酒液顺着嘴角流到衣襟上,却更添几分悍勇,“你们都躲到林子里,听俺号令,俺若喊‘杀’,你们就跟着喊,动静越大越好!”
士兵们连忙躲进密林,刚藏好,远处就传来马蹄声——曹烈的先锋骑兵已到桥边。为首的校尉看到桥对面的烟尘,又看到张飞单骑立在桥上,顿时犹豫起来:“这……这烟尘这么大,莫不是有伏兵?张翼德勇猛,我们不可贸然过桥。”
骑兵们纷纷勒住马,不敢上前,只能派人回去禀报曹操。密林里的士兵们听到曹兵的犹豫,悄悄对张飞比了个“成了”的手势,张飞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握着蛇矛的手更紧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为赵云突围、吕子戎护民争取时间。
二、初闯重围:银枪连挑十三将 子龙护主显神威
另一边,赵云抱着阿斗,已冲入曹军的外围。阿斗似乎知道父亲在拼命,竟出奇地安静,只是小手紧紧攥着赵云的衣襟。赵云将银枪横在胸前,目光锐利如鹰,盯着迎面冲来的曹兵——他知道,吕子戎正护着百姓在东侧撤退,他必须尽快杀出,不能让曹兵分兵去追百姓。
“抓住赵云,赏黄金百两!”一名曹营偏将提着长刀,率五十名士兵冲来。他是曹洪麾下的将领,名叫李虎,善使“开山刀”,曾在讨伐袁绍时立过功,根本没把抱着孩子的赵云放在眼里。
“找死!”赵云怒喝,不待李虎近身,银枪突然刺出,“百鸟朝凤枪·凤喙刺”,枪尖如疾箭,直穿李虎的咽喉。李虎连哼都没哼一声,便倒落马下。
“将军死了!”曹兵们大惊,纷纷后退。赵云趁机策马,银枪左右横扫,“凤舞九天”,枪影如漫天飞鸟,三名曹兵应声倒地,胸口都被枪尖刺穿。剩下的曹兵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却被赵云追上,银枪再刺,又斩两人。
刚冲过这一队,又有两名曹营校尉率军赶来——一个叫王忠,善使双剑;一个叫刘岱,握着长斧。两人是曹操的旧部,素来配合默契,见赵云杀来,王忠双剑直刺赵云的腰侧,刘岱长斧劈向赵云的马头,想前后夹击。
赵云不慌不忙,左手护着阿斗,右手银枪先挑开王忠的双剑,再猛地侧身,避开刘岱的长斧,同时枪杆横扫,击中王忠的后心。王忠惨叫一声,口吐鲜血;刘岱见状,怒喝着再次挥斧,赵云却趁机拔出腰间的短刀,掷向刘岱的面门。刘岱躲闪不及,被短刀划伤脸颊,赵云再挺枪,刺穿刘岱的小腹。
短短半个时辰,赵云已连斩曹营十三员将领,银枪上的血顺着枪尖滴落,染红了马前的土地。可曹军越来越多,像潮水般涌来,赵云心中更急——他必须尽快杀出,若让曹兵发现吕子戎护着的百姓,后果不堪设想。
三、青釭归主:夏侯恩仗剑拦路 子龙夺剑显天命
就在赵云寻找突围方向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曹营宗室将领夏侯恩,正率一队骑兵赶来。夏侯恩是夏侯惇的族弟,仗着宗室身份,素来骄横,他腰间佩着一柄寒光四射的长剑,正是当初吕子戎初投曹操时,为表“试探诚意”献上的“青釭剑”(吕子戎后察觉曹操“挟天子非为兴汉”,理念不合而脱离,此剑被曹操留下,赏赐给了夏侯恩)。
“赵云!休走!”夏侯恩勒住马,指着赵云,傲慢地说,“本将佩青釭剑,乃天下利器,你若识相,速速投降,本将饶你不死!”
赵云的目光落在青釭剑上,瞳孔微微一缩——他曾听吕子戎提起过此剑,说此剑“应属护汉之臣”,吕子戎献剑本是试探曹操是否“真明主”,如今剑在曹营宗室手中,倒像是等着“归正主”的契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