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春,柴桑的晨雾还缠着庞统的茅庐,吴郡的江风已卷着山越的警报。吕莫言的落英枪刚收起求贤的诚意,就扛起了守护江东的责任;大乔的书信藏着未说的牵挂,也点醒了江东的危机。孙权的案前,一封联袁讨黄的计策正铺开;江夏的江面,一场报父仇、固边境的血战正酝酿——乱世的江东,在年轻主公的雄心与忠义将领的守护中,踏出了扩张的第一步。
一、柴桑辞行:凤雏拒仕留悬念 莫言接信归江东
柴桑的清晨,薄雾笼罩着庞统的茅庐,院中的梧桐树刚抽新芽,却透着几分清冷。吕莫言握着落英枪,站在院外,身后的亲兵已备好马匹——昨夜,他收到大乔的书信,信中字迹带着急促:“曹操虽败于博望坡,却已吞并青冀,实力未损;江东山越异动,恐有叛乱,速归吴郡,防曹操偷袭。”
“庞先生,”莫言对着茅庐躬身,声音带着遗憾,“吴郡有急,末将需即刻返回。主公若有诚意,他日定亲自来请先生出山。”
茅庐的门开了一条缝,庞统的声音传出,依旧孤傲:“吕将军慢走。若孙权真有‘安江东、图天下’之心,我自会等他。”门又缓缓关上,留下无尽的悬念。
莫言翻身上马,落英枪斜背在身后,枪穗上的梅花(大乔所绣)在风中飘动。他没有走大路,专挑偏僻小径——大乔信中提过,山越已在要道设伏,恐是受曹操暗中挑拨,想阻拦江东将领回防。
行至吴郡以西的天目山,果然遇到一队山越寇——约两百人,个个手持弯刀,脸上涂着油彩,拦在路中,为首的是个独眼大汉,握着一柄开山斧,声如洪钟:“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留下买路财,否则别想过!”
“山越兄弟,”莫言勒住马,声音平和,“江东正需团结,抵御曹操,你们为何受他人挑拨,劫掠百姓?”
“少废话!”独眼大汉挥斧冲来,“曹操大人说了,杀了你这江东将领,重重有赏!”
莫言眼中寒光一闪,落英枪出鞘,“落英廿二式·梅影横斜”使出——枪尖如梅花绽放,看似轻柔,却带着凌厉的杀气。独眼大汉的开山斧刚劈到半空,就被枪尖挑飞,枪势不停,直刺他的肩膀。
“啊!”独眼大汉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山越寇见首领受伤,纷纷冲上来,莫言催马迎上,落英枪舞成一团银光,“落英廿二式·踏雪寻梅”使出,枪尖扫过,山越寇的弯刀纷纷被挑飞,有的还被枪杆击中,倒在地上。
不到半个时辰,山越寇就溃不成军,独眼大汉跪地求饶:“将军饶命!我们是被曹操的人骗了,说杀了您能得赏,我们再也不敢了!”
莫言收枪,道:“回去告诉你们的首领,孙权将军愿与山越和睦相处,若你们再叛乱,别怪我刀下无情。”山越寇连滚带爬地逃走,莫言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叹——江东内部的山越问题,果然如大乔所言,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二、夜访吴宫:莫言献策联袁谭 孙权定计征江夏
深夜的吴郡宫,烛火通明。孙权坐在主位上,年轻的脸上带着几分焦虑——他继位数年,虽有周瑜、张昭辅佐,却始终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江东的老臣们虽表面恭敬,私下却有不少人质疑他的能力。
“主公,吕莫言将军求见,说有要事禀报。”亲兵进来通报。
“快请!”孙权连忙起身,莫言刚从柴桑回来,定有重要消息。
莫言走进殿内,身上还沾着旅途的尘土,却顾不上休息,躬身道:“主公,曹操虽在博望坡败于刘备,却已吞并青州、冀州,实力并未受损。他若稳定北方,定会先取江东,再攻荆州。我们需提前布局,防患于未然。”
“哦?莫言有何妙计?”孙权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莫言上前一步,压低声音:“主公可修书一封,派人送给青州的袁谭。袁谭与袁尚内斗,急需外援,我们可假意答应助他上位,让他出兵牵制曹操,缓解江东北门的压力。同时,我们以‘报父仇’(孙坚当年死于黄祖部下)之名,进攻江夏的黄祖——黄祖是刘表的部将,镇守江夏,多次袭扰江东边境,若能击败他,既能稳固江东边境,又能让主公凭借战功,稳固在江东的地位。”
“报父仇、固边境、稳地位……”孙权喃喃自语,眼中渐渐亮了,“此计甚好!只是……江东内部的山越蠢蠢欲动,若我们出兵江夏,山越趁机叛乱,怎么办?”
“主公放心,”莫言早有预案,“末将可推荐吕蒙将军,率三千兵马驻守吴郡以西,监视山越动向;周瑜将军智勇双全,可为主帅,末将愿为副将,随主公出征江夏。只要我们速战速决,定能在山越叛乱前回防。”
此时,周瑜也走进殿内——他刚收到莫言回吴郡的消息,特意赶来。“主公,莫言的计策可行!”周瑜躬身道,“黄祖的水军虽强,却军纪涣散,我们的江东水军经过数年训练,定能击败他。而且,报父仇是江东上下的心愿,主公此举,定能赢得民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