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冬末,博望坡的枯草还凝着霜气,曹军的马蹄已踏碎了荆州北线的宁静。曹操以为徐庶离去的刘备成了“无谋之辈”,却不知徐庶留下的兵书里藏着破敌之策;夏侯惇带着族弟的大刀、于禁领着善射的副将,想一举踏平新野,却没算到刘备的仁厚里藏着铁血,吕子戎的剑影中带着寒山传承。博望坡的火,烧的是曹军的骄狂,燃的是刘备集团的士气——而江东的风,正悄悄传来寻贤的消息,让乱世的脉络,愈发清晰。
一、探马惊报:曹军来犯新野急 议事厅中议良策
新野的议事厅,清晨的阳光刚透过窗棂,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探马跌跌撞撞地冲进来,甲胄上还沾着尘土,声音带着喘息:“将军!曹军来了!夏侯惇、于禁率五万大军,已到博望坡南十里,离新野不足一日路程!还带着夏侯惇的族弟夏侯烈,还有于禁的副将江临,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
“五万?”张飞握着丈八蛇矛,猛地站起身,椅脚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曹操这老贼,趁先生走了就来欺负我们!大哥,我带两千骑兵去会会他们,定要一矛戳死夏侯烈那厮!”
“三弟,坐下!”刘备按住他,目光却已扫过案上的地图——博望坡位于新野东北,是片狭长山道,两侧长满枯草,冬日干燥,风势又大,正是伏击的好地方。只是曹军兵力是己方三倍,硬拼绝无胜算。
“将军,”吕子戎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兵书,递到刘备面前,封面上写着“元直兵策”四字,是徐庶离去前亲手交给他的,“这是先生留下的兵书,其中‘地形篇’提到博望坡‘狭路多草,冬风助火’,还标注了山道两侧的伏击点和粮草必经之路。或许……我们能借地形用火攻。”
刘备接过兵书,快速翻到“地形篇”,指尖划过徐庶的批注:“博望坡西有芦苇荡,东有枯木林,若引敌入中道,焚其前后,可断退路;南有小溪,可派兵守之,防敌涉水逃窜。”他再看向地图,博望坡的山道像一条狭长的带子,西接芦苇荡,东连枯木林,南邻小溪,与兵书描述分毫不差。
“有了!”刘备眼中闪过亮光,指着地图对众人道,“子龙,你率一千精锐,扮作主力,在博望坡南口迎敌,只许败,不许胜,把曹军诱进山道;子戎,你带五百精锐,持短刃、携火油,埋伏在东边长林,待曹军进入山道,先斩他们的弓弩手江临,再点火烧林;云长,你带一千骑兵,绕到博望坡西口,埋伏在芦苇荡,等火起后烧他们的粮草;翼德,你带一千步兵,守在山道北口的小溪边,截断曹军退路,若有逃兵,就地歼灭;我率五百亲兵,坐镇中军,在山道中段的土坡上指挥,以红旗为号,红旗举,火起!”
“大哥,这计能成吗?”张飞还有些疑虑——他怕曹军不上当。
刘备拍了拍他的肩,声音沉稳却有力:“曹军以为徐庶离去,我们没了谋士,定会骄横轻敌。夏侯烈勇猛却鲁莽,江临善射却自负,只要子龙演得像,他们定会追进山道。我们不仅要赢,还要赢的漂亮,让曹操知道,就算没了先生,我们也能守住新野,护住荆州百姓!”
关羽、赵云、吕子戎纷纷躬身:“遵令!”议事厅里的紧张,被刘备的镇定和清晰的布局,渐渐转化为破敌的信心。
二、曹军阵容:夏侯骄狂轻敌寇 江临恃箭傲群雄
博望坡南口的曹军大营,旗帜猎猎,士兵们正在收拾行装,准备进攻新野。夏侯惇穿着黑色铠甲,握着一柄长柄大刀,站在营前,脸色带着不屑——在他看来,刘备没了徐庶,就是个“只会哭的皇叔”,五万大军足够踏平新野。
“叔父,”夏侯烈骑着黑马,提着一柄镔铁大刀,来到夏侯惇身边,他比夏侯惇更年轻,也更勇猛,刀背上还沾着之前讨伐山贼的血,“何必等于禁将军?我带三千骑兵,直接冲进去,斩了刘备、关羽、张飞,把新野的城门给您拆了!”
夏侯惇摇头,却也带着骄气:“不急。于禁和江临还在查探地形,等他们回来,我们再一起进攻,免得被刘备那厮耍了小聪明。不过……你说的也对,刘备没了徐庶,就算有小聪明,也成不了气候。”
不多时,于禁和江临回来了。于禁穿着青色铠甲,手里拿着一张地形图,眉头微蹙:“将军,博望坡山道狭窄,两侧多草木,恐有埋伏。我们不如绕开山道,从南侧的平原进攻新野。”
“埋伏?”江临冷笑一声,他穿着轻便的皮甲,背上背着一张铁胎弓,箭囊里插着三十支淬了麻药的箭,“于将军太多虑了!刘备只有五千兵马,就算有埋伏,我一箭一个,定能射穿他们的阵形!我这‘穿云箭’,连百步外的飞鸟都能射中,还怕他们的埋伏?”
夏侯烈也附和道:“就是!江将军的箭法,曹营里谁不知道?刘备的人就算躲在草木里,也会被你射出来!我们就走山道,快刀斩乱麻,早点拿下新野,也好向主公邀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