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十八年秋,皖城的城墙染着曹军的血,西凉的风沙卷着离间的计,益州的山道藏着陨落的兆。吕蒙的智谋褪去了“吴下阿蒙”的旧影,王异的抉择熬过了丧子之痛的煎熬,吕莫言的牵制织就了皖城大胜的罗网,而落凤坡的风,已悄悄吹向了急于建功的庞统。乱世的英雄与巾帼,在“私”与“公”、“勇”与“谋”的抉择中,书写着各自的命运。
一、皖城定计:吕蒙献智弃重器 仲谋授命点三军
建业的议事堂内,孙权盯着淮南地图,手指在“皖城”上重重一点——濡须口大胜后,曹操退回北方,皖城守将朱光疏于防备,正是夺取这座江北重镇的良机。
“皖城乃淮南咽喉,若能拿下,可与濡须口呼应,稳固江北防线。”吕莫言上前道,“末将愿率两万精兵屯驻舒县,牵制合肥张辽,使其不敢援皖城;主公亲率吕蒙、甘宁攻皖城,襄樊有云长、子龙牵制,曹丕亦难分兵,此乃万全之策!”
孙权点头,目光转向吕蒙:“子明,此次攻城,你有何良策?”
吕蒙上前一步,胸有成竹:“主公,皖城城墙不高,但若我们打造云梯、撞车,必耗时日,朱光定会向张辽求救。不如弃用重器,选精锐夜袭,趁其不备攀城而入,半日可破!”
众人皆惊——此前吕蒙多以勇武见长,如今竟有如此精准的谋略,显然是“劝学”后学识大增。孙权大喜:“好!就依子明之计!命你为先锋,甘宁为副将,率三万精兵,三日后出兵皖城!”
吕蒙领命,又补充道:“末将还有三策:其一,令士兵皆带短刀、绳索,弃甲轻装,加快行军速度;其二,派细作混入皖城,约定攻城时放火为号;其三,甘宁骁勇,可率死士先攀城,打开城门。”
孙权拍案:“思虑周全!此战若胜,你当居首功!”
二、夜袭皖城:甘宁攀城斩守将 吕蒙擂鼓振军威
三日后,吕蒙、甘宁率部抵达皖城外二十里处,扎下营寨。深夜,细作传回消息:“朱光已察觉我军动向,却以为我军要打造器械,只加强了白日防守,夜间防备松懈。”
吕蒙立刻下令:“甘宁率五百死士,带绳索、短刀,趁夜攀城;其余士兵分为三队,待城门打开后,一队攻府衙,二队缴军械,三队安抚百姓!”
甘宁身披黑衣,腰系绳索,对死士们道:“今夜破城,先登者赏百金!退缩者斩!”
三更时分,甘宁率死士摸到城墙下。城上的哨兵正打着盹,甘宁纵身跃起,抓住城垛,借力攀上城头,手起刀落,斩杀两名哨兵。死士们紧随其后,纷纷攀城而上,与守军展开厮杀。
“放火!”甘宁大喊,一名死士点燃火把,扔向府衙方向。城外的吕蒙见火光亮起,立刻擂响战鼓:“全军出击!”
鼓声震天,江东军如潮水般冲向城门。甘宁率死士打开城门,吕蒙一马当先,冲入城中。朱光从睡梦中惊醒,披甲提刀冲出府衙,正遇甘宁:“锦帆贼!休狂!”
甘宁大笑:“朱光小儿,还不投降!”两人刀光剑影战在一处,甘宁技高一筹,一刀砍中朱光肩膀,将其生擒。
不到半日,皖城即破,江东军俘获朱光及官吏数十人,百姓数万口,缴获粮草、军械无数。吕蒙下令:“严禁劫掠百姓,违令者斩!”士兵们军纪严明,百姓皆安。消息传到舒县,吕莫言笑道:“子明成长之快,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三、合肥牵制:莫言设疑惑张辽 虚实相间阻援兵
就在皖城激战的同时,合肥城内的张辽正收到朱光的求救信。他刚要率军驰援,却探马来报:“吕莫言率两万大军屯驻舒县,在城外打造营寨,似要攻合肥!”
张辽大惊——合肥兵力仅一万,若吕莫言来攻,根本无法分兵援皖城。他登上城楼,果然见舒县方向烟尘滚滚,旗帜连绵,似有大军调动。
实则,吕莫言只用了“疑兵计”:他命士兵多插旗帜,每日轮番操练,又派小股部队袭扰合肥外围,制造攻城假象。同时,他派人送信给张辽:“吴侯已取皖城,合肥孤立无援,若降,可保全城百姓平安。”
张辽本就犹豫,见吕莫言军容“强盛”,又怕襄樊的关羽趁机来攻,最终决定按兵不动——等他察觉上当,皖城早已被孙权拿下。
吕莫言得知皖城大捷,立刻率军回撤,与孙权汇合。孙权握着他的手笑道:“莫言牵制有功,若不是你拖住张辽,皖城不会如此顺利!”
此时,一名斥候来报:“主公,益州传来消息,庞士元先生劝主公急攻雒城,自己率军走落凤坡迂回,似有急进之意。”
孙权眉头一皱:“庞统急功近利,恐有危险——派人告诉尚香,让她提醒赵云多关注益州动向。”这一提,为孙尚香归吴埋下了引线——孙权已开始担忧刘备取益州后,荆州的归属问题。
四、西凉定策:王异舍私献奇计 忍泪劝夫雪国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