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十八年三月,邺城的空食盒盛着汉臣的绝唱,濡须口的夜风吹着劫营的刀光,襄樊的尘土裹着袭扰的马蹄,长江的浪涛拍着对峙的营垒。荀彧的死,断了曹操最后的“汉臣”念想;甘宁的勇,挫了曹魏的百万锐气;子戎与尚香的奇,牵了曹军的首尾之顾;曹操的叹,泄了南征的万丈雄心。乱世的天平,在忠烈、勇猛、智谋与无奈的交织中,再次偏向了坚守的一方。
一、邺城悲歌:空盒寄意表决绝 荀彧服毒殉汉节
就在曹操率军猛攻濡须口的同时,邺城的荀彧府内,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荀彧手持一只精致的食盒——这是曹操派内侍从濡须口前线送来的,盒内空空如也,没有一物。
“空盒……无食……”荀彧喃喃自语,眼中闪过绝望。他辅佐曹操数十年,从讨董卓到平袁绍,殚精竭虑,只为“兴复汉室”。可如今曹操封魏公、建社稷,篡汉之心昭然若揭,自己多次劝谏,却只换来这只“无禄可食”的空盒——曹操是在告诉他,汉臣已无容身之地,要么归顺曹魏,要么自绝。
荀彧的儿子荀恽跪在地上,哭道:“父亲,我们投奔刘备吧!刘备乃汉室宗亲,定能容下我们!”
荀彧摇头,眼中满是悲凉:“我辅佐曹公半生,若叛逃,岂不是晚节不保?况且汉室倾颓,非一人能扶,我能做的,唯有以死明志,守住汉臣的最后一点气节。”他取出早已备好的毒酒,对荀恽道,“我死后,你莫要记恨曹公,也莫要参与储位之争,只求你安守本分,保全荀氏一族。”
荀恽泣不成声,却拦不住父亲。荀彧举起毒酒,一饮而尽。片刻后,这位辅佐曹操统一北方的“王佐之才”,倒在案前,双目圆睁,望着洛阳的方向——那里,曾是汉室的都城,也是他一生的牵挂。
内侍将荀彧的死讯传回濡须口曹营,曹操正在帐中看地图,听闻后,手中的笔“啪”地掉在地上。他沉默良久,没有流泪,只低声道:“文若(荀彧字)啊文若,你何必如此……”心中却五味杂陈——荀彧的死,既让他少了一个“绊脚石”,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篡汉”之路,注定要背负千古骂名。
二、百骑请战:锦帆甘宁逞骁勇 夜劫魏营挫敌锋
濡须口的江东营寨内,孙权正为曹军的猛攻愁眉不展——曹操虽因荀彧之死心绪不宁,却仍命张合、徐晃轮番攻城,江东军伤亡渐增。帐外突然传来一声大喝:“吴侯!末将愿率百骑夜袭曹营,挫其锐气!”
来人正是甘宁,他身披锦袍,腰悬弯刀,眼中满是战意。孙权大喜:“兴霸(甘宁字)有何妙计?”
甘宁道:“曹军连胜几阵,必然轻敌,今夜我选百余名精锐,皆穿黑衣,乘快船渡过濡须水,潜入曹营,杀他个措手不及,定能让曹军大乱!”
周泰担忧道:“百骑太少,若被曹军包围,恐难脱身。”
甘宁大笑:“我甘宁纵横江湖时,曾率数十人劫过刘表的粮船,何惧曹操?若不能全身而退,甘受军法!”
孙权拍案:“好!我赐你美酒五十坛、羊肉百斤,为将士们壮行!若事成,我封你为折冲将军!”
当晚,甘宁挑选了一百二十名精锐骑兵(濡须口多水,故改乘船为骑兵夜袭曹营侧翼旱寨),每人配备两匹战马、一把弯刀、二十支箭。临行前,甘宁亲自为将士们斟酒:“今夜劫营,只杀哨兵、烧粮草,不恋战,得手后立刻返回!若有退缩者,军法处置!”
将士们齐声应道:“愿随将军赴死!”
三更时分,甘宁率百骑悄悄渡过濡须水,摸到曹军侧翼的粮寨外。寨内的曹军哨兵正打着瞌睡,甘宁手起刀落,斩杀两名哨兵,率部冲入寨中。“杀!”黑衣骑士如鬼魅般穿梭,弯刀劈砍,箭矢齐射,曹军从睡梦中惊醒,不知来了多少敌军,纷纷四散奔逃。
甘宁直奔粮囤,点燃火把扔了过去,火光冲天。张合闻讯率军赶来时,甘宁已率百骑杀出重围,只留下满地尸体和燃烧的粮草。“甘宁!休走!”张合怒吼着追赶,却被甘宁回身一箭射穿头盔,吓得不敢再追。
甘宁率百骑回到江东营寨,无一伤亡,还带回了数十颗曹军首级。孙权亲自出营迎接,握住他的手大笑:“兴霸真乃虎将!百骑劫魏营,足以威震天下!”
三、襄樊奇袭:子戎尚香施巧计 粮道频扰困曹军
就在甘宁劫营的同时,襄樊外围的曹军粮道上,吕子戎与孙尚香正率三千轻骑展开“游击战术”——他们不与曹军正面交锋,专挑粮草运输队下手,昼伏夜出,神出鬼没。
这日清晨,曹军的一支粮草队正沿着汉水行进,护送的士兵有五千人,自以为兵力充足,防备松懈。突然,两侧山林中射出密集的箭矢,曹军纷纷中箭倒地。“有埋伏!”将领大喊,吕子戎已率骑兵冲了出来,长枪横扫,孙尚香的侍女亲卫则分成小队,抢夺粮草车,纵火焚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