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十六年冬,潼关的寒风卷着冰粒,黄河的江面结着厚凌。马超的土坯墙在寒夜中一夜拔高,成了曹军难以逾越的屏障;曹操的云梯撞车在冰凝的城壁前折戟,留下满地狼藉;韩马联军的铁骑踏冰而来,在夜色中掀起腥风血雨;蒋欲川的环首刀护着曹操的退路,与八将死战不退。乱世的战场从无定数——一捧土、一碗水,在寒冬里能筑成雄关;一夜冰、一场雪,能让胜负的天平瞬间倾斜。
一、寒夜筑墙:水凝土坯一夜高 潼关雄壁锁咽喉
潼关城西的土坡上,马超身披白袍银甲,手持虎头湛金枪,盯着眼前的土坯墙——昨夜还是不足五尺的半拉子工程,此刻竟已拔地而起,高达丈八,厚达丈许,像一道黑色的巨蟒,横亘在潼关西侧,将曹军的进攻路线死死堵住。
“将军,幸不辱命!”谋士李谌(虚构人物,善谋工程)躬身道,“昨夜按您的吩咐,派三千士兵从黄河取水,泼洒在土坯上——寒冬腊月,水泼即冻,冰与土凝为一体,比砖石还坚固!属下又在墙上加筑了箭楼、垛口,城门用厚木裹铁加固,曹军再难攻破!”
马超点头,抬手抚摸城墙——墙面光滑坚硬,冰棱在月光下闪着寒光,指尖触之,刺骨的冰凉。他走到城门处,看着门上碗口粗的铁条,冷笑道:“曹操自诩用兵如神,今日我倒要看看,他怎么过这道‘冰土关’!”
城墙的布局暗藏玄机:
- 主体墙:丈八高、丈许厚,土坯间夹着芦苇杆增强韧性,外层覆冰,刀砍不动、箭射不穿;
- 箭楼:每隔三十步筑一座,高三丈,内藏弓箭手,可俯瞰曹军动向,箭程覆盖墙下五十步范围;
- 垛口:墙顶每步一个,士兵可藏身其后射击,垛口边缘亦覆冰,防止曹军攀爬;
- 城门:仅留西、北两座,均为双扇厚木门,外包铁皮,门后设千斤闸,城门两侧筑有瓮城,可“关门打狗”。
韩遂骑马赶来,绕墙一周,赞道:“贤侄此计妙哉!这墙比潼关老城还坚固,曹操若要强攻,必付出惨痛代价!”
马超笑道:“叔父过奖!今夜我们养精蓄锐,明日便让曹操尝尝‘冰土关’的厉害!”
二、强攻受挫:云梯撞车皆折戟 曹营暂退守寒江
次日天刚亮,曹军的号角声便响彻潼关西侧。曹操身披红袍,站在高台上,看着麾下的攻城队伍:许褚率五千刀斧手扛着云梯,徐晃率三千精兵推着撞车,张辽率两千弓箭手殿后,密密麻麻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冰土关”。
“攻!拿下此墙,潼关便破!”曹操一声令下,鼓声震天。
许褚身先士卒,扛着云梯冲到墙下,奋力将云梯架在墙上——可墙面覆冰光滑,云梯刚搭上就滑了下来。“混账!”许褚怒吼,命士兵用铁钩固定云梯,好不容易将云梯稳住,刚要攀爬,墙顶的箭雨便射了下来,曹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徐晃的撞车也遇到了麻烦——城门裹铁加固,撞车撞上去“砰砰”作响,火星四溅,城门却纹丝不动。墙顶的马超见状,下令:“扔滚木礌石!”冰凝的滚木比寻常滚木更重,砸在曹兵身上,非死即伤。
“将军,墙太坚固,攻不上去!”许褚浑身是血,退回曹操面前,单膝跪地,“属下无能,请丞相降罪!”
曹操皱眉,盯着那道黑沉沉的城墙——阳光照在冰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墙顶的西凉兵呐喊声震天,显然士气正盛。程昱上前道:“丞相,此墙冰土结合,坚硬异常,强攻伤亡太大,不如暂退至黄河岸边扎营,再图良策。”
曹操沉吟片刻,咬牙道:“撤!退至江岸,安营扎寨!”
曹军拖着伤员,狼狈地撤退。马超站在墙顶,看着曹军远去的背影,大笑道:“曹操老贼,也不过如此!”韩遂却眉头紧锁:“贤侄,曹操虽退,却守在江岸,若他从蒲阪津偷渡,我们腹背受敌,需多加防备。”
马超道:“叔父放心!我已派探马监视蒲阪津,今夜我们再率大军劫营,定能一举破曹!”
三、寒江夜袭:铁骑踏冰趁夜至 欲川断后战八将
黄河岸边,曹军的营寨刚扎好。曹操坐在中军帐内,与诸将商议:“马超的墙难攻,若能从蒲阪津偷渡,绕到潼关后方,便可前后夹击……”话未说完,帐外突然传来喊杀声:“曹军受死!”
“不好!马超劫营!”曹操猛地站起,许褚、张辽等人立刻拔刀护在他身边。
帐外,月光下,西凉铁骑踏着黄河的冰层,如潮水般冲来——冰层厚达数寸,承载着战马的重量毫无压力。马超一马当先,虎头湛金枪直指曹操中军帐:“曹操老贼,拿命来!”韩遂则率另一路兵马,攻打曹军的侧翼营寨。
“丞相快走!末将断后!”蒋欲川大喊着冲出帐外,拔出环首刀,拦住韩遂的八名部将(虚构人物:分别善使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