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栋站在新加坡滨海湾的观景台上,咸湿的海风卷着远处货轮的鸣笛扑面而来。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是120家川渝味道分店的实时营收数据,红色的上涨曲线像极了新加坡填海造地时不断延伸的海岸线。
“史总,车备好了。”助理小陈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史国栋转身,黑色西装袖口露出的百达翡丽腕表在阳光下闪了闪:“去滨海湾花园那边绕一圈,我想看看填海的进度。”
黑色宾利慕尚平稳地滑过 Marina South 大道,车窗外,原本的海域正被灰色的堤坝圈出一片方正的区域,几台大型机械正有条不紊地倾倒砂石。
史国栋指着窗外问:“天津航道局的人到了吗?”天津海航局还是北京那帮公子哥们给协调的,居然协调到了天鲸号过来填海造陆。
“史总已经在码头等着了,他们带来了天鲸号的最新作业参数。”小陈递过一份文件夹,“这是新加坡陆路交通局刚批的填海区域规划图,长宽各两公里,正好四平方公里。”
史国栋翻到标注着“美食生活转运港”的图纸时,嘴角勾起弧度:“一年前谁能想到,咱们在狮城的火锅店能变成东南亚的桥头堡?”
车子驶入港务集团专用码头时,穿着橙色工装的王建军正举着安全帽等在岸边。这位天津航道局的总工程师一把握住朱国栋的手,嗓门洪亮得盖过海浪声:“朱老板,您这项目可比美济礁的工程有意思!又是码头又是火锅店,我们的挖泥船都想尝尝您那鱼羊鲜。”
史国栋大笑:“等码头主体工程完工,我让后厨给天鲸号的兄弟们开流水席。不过现在得先看看,这片海啥时候能变成咱们的美食城。”
两人踩着临时搭建的栈桥走到作业区,王建军指着远处那艘庞然大物介绍:“天鲸号每小时能挖四千立方米的泥沙,按这进度,三个月就能把这片海域填成陆地。您规划的海运码头正好能用它挖出来的航道。”
史国栋望着那艘正在喷吐泥沙的巨轮,忽然想起第一次来新加坡时的情景。那时他刚在牛车水开了第一家川渝味道,因为不懂当地的清真习俗,差点被马来族顾客投诉。如今120家店的店长都能说流利的英语、马来语和闽南语,连辣椒的辣度都分了五个等级。
“王工,”史国栋忽然开口,“这片填海造地用的砂石,能不能从马来西亚那边运过来?我想跟当地的矿业集团搭个线,以后他们的货运船,都能来咱们码头加油。”
王建军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新加坡的港口费太贵,好多船都宁愿去巴生港。咱们这码头要是能给马来船东打折,保准门庭若市。”
正说着,史国栋的手机响了,是新加坡旅游局的李科长。电话里的声音带着笑意:“朱总,您上次说要建42家火锅酒楼的事,我们董事会通过了。不过有个小要求,能不能在美食区里加个娘惹菜博物馆?”
史国栋爽快答应:“没问题!我让设计团队把土生华人的骑楼建筑融进去,保证游客吃着火锅就能看娘惹珠绣。对了李科,那几家跟咱们合作的旅行社,最近带团量怎么样?”
“上个月就突破两五千人了!”李科长的声音透着兴奋,“好多欧美游客都是冲您那自动夹菜筷来的,说比海底捞的机器人还新鲜。对了,您真打算引进博彩业?新加坡的赌场税可是很高的。”
史国栋望着远处金沙酒店的船型屋顶:“不是赌场,是东南亚风格的娱乐中心。游客能在里面体验泰国古法按摩,也能玩马来西亚的藤球,至于博彩——”他顿了顿,“就留几个老虎机给船员解闷,主要还是做餐饮和物流。”
挂了电话,王建军凑过来打趣:“史老板这是要把整个东南亚的生意都搬到狮城啊?”
史国栋没接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他凌晨三点突然想起的点子:在码头建个冷链仓库,把四川的花椒、重庆的牛油直接从重庆港运过来,再分发给东南亚各地的分店。这样既能保证食材新鲜,又能赚一笔物流费。
“走,”史国栋合上本子,“去看看咱们的示范店。昨天店长说,他们新研发的叻沙汤底火锅,被马来皇室的厨师点赞了。”
史国栋正准备要出发,国内那边打电话过来,说新加坡这边儿码头及美食城的融资出了点儿问,毕竟需要的资金量太大。
许国栋当天就飞回了川中市,以国内的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直营店为抵押,与川中银行、绵市银行、蓉城银行和渝城银行达成协议,三天内就解决了融资问题。
史国栋打算尽快返回新加坡,继续打造码头及美食城。
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落地窗外,一架架飞机如同银色的巨鸟掠过长空。
史国栋站在VIP通道口,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行李箱上的金属锁扣,目光落在航站楼里那块实时更新航班信息的电子屏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