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图书馆靠窗的座位,阳光被过滤成柔和的暖黄色,尘埃在光柱中缓慢浮动,如同时间可见的流逝。封瑶摊开随机过程的教材,指着其中一个关于马尔可夫链状态转移概率的证明难点,眉头微蹙,眼神却充满了求知欲。
徐卓远的目光落在书页上,随即,清晰而条理分明的讲解便流淌出来。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像拆解精密仪器一样,将复杂的证明过程分解成几个核心公理和逻辑推论步骤,引导封瑶自己去连接其中的关键节点。
“这里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它依赖于系统‘无记忆性’的本质定义,而非直观经验。”他的手指点在公式的某个符号上,指尖干净,语气没有任何起伏,却精准地撬开了封瑶思路中的阻塞点。
封瑶凝神细听,偶尔提出自己的疑问。她发现,当自己完全沉浸在徐卓远构建的逻辑框架里时,那些晦涩的数学语言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变得可以理解和驾驭。这种高效的“知识传输”模式,是她重生前从未体验过的。前世,她多半是在自卑和混乱中独自挣扎,偶尔向那时的徐卓远求助,得到的也多是简略甚至带着些许不耐的回应,那更像是在确认她的“不行”,而非真心帮助。
而现在,这个冷静得近乎非人的徐卓远,却以一种近乎“绝对理性”的方式,为她铺设着通往知识核心的阶梯。这种反差,让她心底那片重生后努力开垦的土壤,悄然滋生出一丝酸涩与庆幸交织的复杂情绪。
“我明白了!”封瑶眼中闪过豁然开朗的光亮,她拿起笔,迅速在草稿纸上演算起来,“所以这里引入这个辅助变量,是为了构造一个鞅,然后应用停时定理?”
“正确率98.7%。”徐卓远微微颔首,系统自动评估并给出了反馈。他看着封瑶因解决难题而微微发亮的脸颊,内部记录更新:【主体封瑶,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持续优化中,斜率正。满意度参数微升。】
解决了学术问题,封瑶收拾书本的间隙,像是想起什么,语气自然地提起:“对了,阿远,下周我妈妈生日,我想回去一趟。你……要一起吗?”
这个问题问得随意,却让徐卓远正在关闭平板电脑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系统日志瞬间弹出提示:【检测到外部邀请:参与主体封瑶家庭活动。关联数据调用:主体‘封瑶母亲’,历史交互记录稀少,情感纽带评估:高(基于封瑶行为反馈)。对主体‘徐卓远’态度:历史数据模糊,近期无直接观测。风险未知。】
重生前的记忆碎片,如同被干扰的信号,模糊地闪过——紧闭的房门、母亲带着忧虑和一丝畏惧看向他的眼神、餐桌上沉默到令人窒息的空气、还有他自己那时尖锐又冰冷的抗拒言语……那些画面带着灰暗的色调和负面的情绪标记。
“根据既定日程表,下周末存在两个优化算法研讨会及一项代码重构任务,预计耗时……”他本能地启动效率评估程序,试图寻找最优解,通常这意味着拒绝参与低效率或不确定性的社交活动。
但他的话被封瑶轻柔地打断。她抬起眼,目光清澈而坚定,没有祈求,也没有压迫,只是陈述着一个事实:“我知道你很忙。但妈妈前几天打电话,还特意问起你,说你总是一个人,让我……多带你去家里吃饭。”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了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柔力量,“阿远,那不是需要防御的‘外部环境’,那是……家。”
“家”。这个词汇在徐卓远的核心定义库里,关联着“基础生存单元”、“早期社会化场所”等中性概念。但此刻,从封瑶口中说出,并与“封瑶母亲”的“询问”、“吃饭”这些具体行为绑定,似乎触发了某种更深层的、未被完全格式化的数据区块。
系统内部,关于“封瑶母亲”的数据权重被临时提升。同时,那个在图书馆门口短暂出现过的【未知内部状态瞬时波动】记录被重新调用、分析,虽然依旧无法解析,但其出现的时间点与当前情境存在某种隐性的“情感场”关联警示。
他沉默了几秒,比处理一个复杂数学问题所需的时间更长。最终,理性计算在纳入“封瑶满意度最大化”、“维持与关键关联人物良性互动以降低长期系统运行风险”等新增参数后,输出了一个偏离他常规行为模式的结果。
“日程可以调整。”徐卓远开口,声音依旧平稳,但若是有心人细听,或许能察觉到那比往常更慢半拍的语速,像是每个字都经过了更复杂的校验,“我会预留出时间。”
封瑶的唇角弯起一个明媚的弧度,那笑容如同穿透厚重云层的阳光,直接映照进徐卓远始终冷静无波的眼眸深处。“好。”她只说了一个字,却仿佛包含了千言万语。
系统记录:【主体封瑶,情绪状态峰值,积极情感辐射强度显着提升。决策:参与家庭活动,预计收益(主体封瑶满意度提升,潜在系统环境稳定性增强)大于成本(时间投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