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初九,上海的午后阳光终于驱散了连日的阴雨,透过酒店房间的落地窗,在地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周明远正坐在书桌前整理与沈雨禾的合作草案,笔尖划过纸张,将军需运输的时间节点、物资清单与车队调度方案一一标注清晰。白秀珠则在一旁熨烫昨天新买的米白色大衣,蒸汽氤氲中,她忽然想起什么,抬头说道:“对了明远,立华小姐说今晚的饭局在法租界的‘老洋房餐厅’,让咱们提前半小时到,还说要介绍上海商会的一位理事给你认识,说是能帮咱们协调滇缅线的运输资源。”
周明远握着钢笔的手一顿,抬眼看向她:“上海商会的人?是之前跟沈家有合作的吗?” 他虽已与沈雨禾初步谈妥合作,但滇缅线涉及云南、缅甸两地的关卡协调,若能有上海商会从中斡旋,或许能减少不少行政阻力 —— 毕竟他当前级别主要负责后勤调度,跨区域协调资源还需本地势力助力。
白秀珠摇摇头,将熨斗放回底座,走到书桌旁轻轻揉了揉他的肩膀:“立华小姐没细说,只说是负责商会运输事务的,在云南有不少人脉,能帮咱们打通当地的关卡。你也别太紧张,今晚我陪你一起去,咱们就先听听对方的想法,合适再谈合作。”
周明远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的温暖让他安心不少:“有你在,我放心。咱们这次谈的重点还是运输保障,比如云南境内的路况勘察、关卡通行效率这些,先把基础的合作框架搭稳。”
傍晚六点半,周明远和白秀珠准时抵达 “老洋房餐厅”。弄堂深处的西餐厅透着几分静谧,青砖外墙爬满藤蔓,门口的煤油灯晕开暖黄的光,推门而入时,悠扬的小提琴声缓缓流淌。杨立华已坐在靠窗的位置等候,身边还坐着一位穿着深灰色西装的中年男人,约莫五十岁上下,面容温和,手上戴着一枚玉扳指,周身透着沉稳的商人气质。见两人进来,杨立华连忙起身招手:“明远,秀珠,你们可算来了!快坐,这位是上海商会的张理事,负责统筹商会的跨境运输业务,在云南、贵州一带人脉很广。”
张理事起身伸出手,笑容亲和:“周少校,久仰大名!东北前线的物资运输任务,可是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我在商会的会议上还听过你的事迹呢。” 他的手掌宽厚,握起来很有力量,言谈间带着商人特有的干练。
周明远连忙回握,语气谦和:“张理事客气了,只是尽了后勤人员的本分。这次冒昧打扰,是想请您帮忙协调滇缅线的运输事宜 —— 沈家的车队虽有缅甸那边的资源,但云南境内的关卡通行、路况保障,还需您多费心。”
待众人坐下,侍者端上咖啡,张理事才缓缓开口:“周少校放心,商会早就想为军需运输出份力。云南境内的几个主要关卡,比如曲靖、楚雄的,我都认识负责人,只要提前打好招呼,通行效率能提高不少。不过有个情况得跟你说清楚 —— 云南部分路段最近在翻修,加上雨季刚过,有些山路容易塌方,需要提前安排人勘察路线。”
周明远心中一喜,连忙拿出随身携带的滇缅线地图,铺在桌上:“张理事,您看,沈家的车队计划从缅甸仰光出发,经曼德勒进入云南瑞丽,再走昆瑞公路到昆明。您说的翻修路段,具体在哪个位置?我们好调整运输时间。”
张理事俯身看着地图,手指在瑞丽到楚雄的路段上划过:“就是这段,楚雄到大理的部分山路正在拓宽,白天禁止重车通行,只能走夜路。不过夜路不安全,我建议你们跟当地的运输协会合作,让他们派熟悉路况的向导随行,能减少不少风险。”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昆明的仓储资源也得提前落实。商会在昆明有个大型仓库,要是军需物资需要临时存放,随时可以用,租金方面我给你们按成本价算。”
杨立华在一旁补充道:“明远,张理事可是真心想帮咱们。之前商会的华侨商户跟部队合作过,信誉很好,你不用担心后续的协调问题。”
周明远看着地图上标注的路线,又想起之前与沈雨禾谈的合作细节,心中渐渐有了完整的方案:“多谢张理事!那咱们就先定个初步合作意向 —— 您帮咱们协调云南境内的关卡通行、安排路况向导,还有昆明的仓储;我们则优先使用商会推荐的运输辅助资源,后续若有其他军需运输需求,也优先与商会合作。”
张理事笑着点头:“没问题!我明天就让助理整理一份合作协议,送到你住的酒店。对了,云南那边的运输协会,我今晚就联系,让他们派最有经验的向导过来,下周就能跟沈家的车队对接。”
白秀珠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几人谈话,偶尔给周明远和张理事添些咖啡。她虽不懂运输协调的细节,但看着周明远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也跟着放下心来,时不时用眼神给周明远递去鼓励 —— 她知道,这些合作细节的敲定,对后续的军需运输至关重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