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初八,上海的清晨飘着细密的雨丝,将南京路的石板路润得发亮。周明远陪着白秀珠站在 “先施公司” 的橱窗前,看着里面陈列的西式女装,白秀珠的目光落在一件米白色羊毛大衣上,眼底满是喜爱。
“喜欢就进去试试?” 周明远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指尖触到她耳尖的碎发,带着几分暖意。自从昨天在豫园偶遇王处长后,他心里多了几分对后勤工作的考量 —— 上海作为远东商贸中心,或许能通过本地商会对接更多军需资源,而李建国恰好提到,今天上海华侨商会在 “华懋饭店” 举办联谊会,邀请了各国侨商代表,其中不乏掌控滇缅物资通道的缅甸华侨。
白秀珠犹豫了一下,拉了拉他的袖口:“会不会太破费了?咱们出来玩已经花了不少钱了。” 她虽出身北洋军阀世家,却从不铺张,深知周明远如今的后勤工作需要资金周转。
“傻姑娘,给你买衣服怎么算破费?” 周明远笑着推开玻璃门,“再说了,下午还要去华侨商会,你穿得体面些,也能帮我多认识几位侨商 —— 说不定以后咱们的军需补给,还要靠他们帮忙呢。”
店员见两人进店,连忙热情地迎上来:“先生太太,想看点什么?这件米白色大衣是刚到的英国货,料子是上等的羊毛,特别保暖,这位太太穿肯定好看。”
白秀珠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在周明远的鼓励下走进试衣间。片刻后,她穿着大衣走出来,镜子里的女子身姿窈窕,米白色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领口的珍珠纽扣更添几分温婉。周明远眼前一亮,走上前帮她理了理衣领:“太合适了,就这件。”
付完钱,两人提着大衣走出商场,李建国的汽车已经等在路边。“表哥,让你久等了。” 白秀珠笑着打招呼,将大衣小心地放在后座。
“不碍事,” 李建国发动汽车,方向盘一打拐向华懋饭店方向,“今天商会的人肯定多,有几位缅甸华侨代表特别重要,他们掌控着滇缅公路的部分运输线,你要是能跟他们搭上话,以后往西南运物资能省不少事。”
周明远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日军在东北蠢蠢欲动,万一战事扩大,西南线的补给通道必须提前打通,这些侨商就是关键。”
下午两点,华懋饭店的宴会厅里已是人声鼎沸。水晶吊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西装革履的商人与穿着旗袍的女眷们举杯交谈,空气中弥漫着香槟与香水的混合气息。李建国带着周明远和白秀珠走到宴会厅中央,朝着一位穿着深色西装、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走去:“这位是华侨商会的会长陈先生,缅甸华侨的代表都由他负责接待。”
“陈会长,久仰大名。” 周明远主动伸出手,语气谦和却不失沉稳,“我是中央军教导总队的周明远,目前负责后勤补给工作,今天来是想跟各位侨商探讨一下军需合作的可能。”
陈会长握着他的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原来是周少校!早就听说中央军有位年轻的后勤主任,解决了不少部队的补给难题,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侧身让出位置,指向身后一位穿着浅蓝色旗袍、梳着低马尾的女子,“这位是沈雨禾小姐,缅甸华侨领袖沈先生的女儿,负责打理沈家在沪的商贸业务,滇缅线的运输她最熟悉。”
周明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女子身形纤细,眉眼间带着几分干练,正是《胭脂》中赵丽颖饰演的沈雨禾 —— 她手中端着一杯香槟,眼神清亮,看到周明远时微微颔首,嘴角带着礼貌的微笑。
“沈小姐,幸会。” 周明远伸手与她相握,指尖触到她微凉的掌心,“早就听说沈家在滇缅线的运输能力,今日得见,果然巾帼不让须眉。”
沈雨禾被他说得笑了笑,收回手轻抿一口香槟:“周少校过奖了。我只是帮父亲打理些杂事,比起你们在前线保家卫国,实在算不得什么。” 她话锋一转,目光落在周明远的军装领口,“听说周少校前不久刚完成东北前线的物资运输任务,还得到了军政部的表彰?”
“只是尽了分内之事。” 周明远谦虚道,“不过东北的战事确实让我意识到,后勤补给的通道必须多做准备。如今日军对华北虎视眈眈,万一他们切断海上运输线,西南的滇缅公路就成了唯一的生命线,我这次来,就是想跟沈小姐探讨一下,能否提前建立军需运输合作 —— 只要价格合理,中央军可以优先采购沈家的物资。”
沈雨禾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放下香槟从手包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他:“周少校有远见。滇缅线的运输确实需要提前布局,我父亲也常说,国家有难,侨商不能袖手旁观。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在上海和缅甸的联系方式,你要是有具体的合作方案,可以随时找我。”
周明远接过名片,只见上面印着 “沈氏商贸有限公司 总经理 沈雨禾” 的字样,背面还印着缅甸仰光的地址和电话。他小心地将名片收好:“多谢沈小姐。我回去后会尽快整理出合作方案,到时候再登门拜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