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环节开始,阶梯教室瞬间被手臂的森林覆盖,年轻的眼睛里闪着求知的光和挑战的火花。
“这位同学,请。”杨帆目光扫过,点了第二排一个眼神清澈的男生。
“杨帆老师!”男生起身,思路清晰,“您强调‘理解文化密码’,那《广寒宫》里,您怎么让唢呐——这乡土气息浓厚的乐器,去表现‘卫星’、‘科技腾飞’这种宏大主题?音色和主题,不冲突吗?”
问题精准,直指核心。
“问得好!”杨帆点头,从容回应,“冲突客观存在,但更是转化的熔炉!核心在于抓住那股‘势’——火箭冲天、卫星巡天,那是力量、速度、突破与希望的交响!而唢呐的高亢、穿透力、爆发力,正是演绎这种‘势’的天然导体!”
他声音带着力量:“我弱化了它传统曲目中的‘悲腔’色彩,淬炼出金属般的锐利感与排山倒海的推进力!让它不再局限于诉说土地的悲欢,而是化作刺破苍穹、宣告新时代的号角!冲突?它已内化为撼动人心的独特张力!”
解释清晰,引来一片领悟的点头和笔尖沙沙声。
接着,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站起,声音清脆:“杨帆老师,《广寒宫》的旋律太有力量了!那种磅礴气势和超强记忆点,让我感觉……它本身就像带着歌词的骨架!如果填上合适的词,变成一首大家能唱的歌曲,是不是更容易传开,让更多人感受这份豪迈?”
杨帆眼中露出欣赏!“非常敏锐的直觉!”他肯定道,“你的乐感很强!没错,优秀旋律自身就具备叙事性和情感承载力,有‘歌唱性’的基础。《广寒宫》的核心动机,确实蕴含着成为优秀通俗歌曲的巨大潜力!如何将科技意象诗意化、情感化,让词曲相得益彰,这是个迷人的探索方向!”
女生脸颊微红,在同学佩服的目光中坐下。
“推陈出新!”后排一个声音洪亮的男生激动站起,“杨帆老师,您总说要‘出新’,除了创作新曲,演绎传统经典时,我们还能怎么‘新’?”问题引发全场共鸣。
“‘出新’,关键在于视角和表达方式的蜕变。”杨帆目光扫过全场,“比如我们的国粹戏曲,精华无数。但很多年轻人觉得节奏慢,唱词不易懂…”
他话锋一转,拿起讲台上的琵琶。‘出新’,贵在视角与表达的蜕变。”杨帆目光如炬扫过全场,“比如戏曲,国之瑰宝。然节奏沉缓、词句古奥,常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他话音未落,竟随口哼唱起来: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喳!”
短促明快的节奏,强烈的画面感,与传统戏曲的婉转悠长截然不同!那干净透亮的声线,更让这“戏歌Rap”般的哼唱充满魔性魅力!
“哇哦——!”台下惊呼一片,学生们眼珠子都快瞪出来!戏…还能这么唱?!
“小试牛刀,”杨帆微笑着解释,“用通俗节奏‘说唱’戏曲脸谱符号,是不是更容易记住这些经典人物?”
他说完,又拿起讲台边上的琵芭,教室里安静下来。
杨帆指尖轻抚琴弦,《茉莉花》那温婉清丽、早已刻入国人心中的熟悉旋律流淌而出。学生们脸上浮现会心的微笑。
紧接着,他的指法变了!运用了更加灵动迅捷的轮指和弹挑,节奏变得更为轻盈流畅,带着一种现代感的呼吸律动。
同时,他在演奏中加入了细腻多变的揉弦和推拉音效,让原本婉约的旋律平添了几分空灵悠远的意境,仿佛月光下的茉莉花随风轻曳,暗香浮动,美得更加立体、更具穿透力!
更重要的是,他一边拨弦,一边开口唱起了原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他的声音清朗干净,演唱方式在保留原曲韵味的基础上,气息运用更自如,情感表达更细腻,仿佛赋予了这首经典小调新的倾诉感。技法创新服务于原曲神韵的升华,而非颠覆!
“《茉莉花》是江南珍宝,过去主要在江苏流传,”杨帆停下,解释道,“但真正的好音乐,如花香终将远播。传承不仅是保留,更要让它焕发符合时代的新魅力。技法的小小革新,让它在今天依然能被不同耳朵欣赏、爱上。”
他随即又抄起讲台旁二胡。
《二泉映月》的哀婉流淌而出,倏尔,弓法陡变!
一段充满爵士切分、自由奔放的即兴华彩骤然迸发!在保留原曲魂灵的同时,注入了全新的现代律动!学生们目瞪口呆!
“此为《二泉》的‘新’解。”他放下,很快又拿起另一把,“再听《赛马》!”
琴弓再引,旋律依旧,节奏却如疾风骤雨般爆裂!大量跳弓、顿弓模仿出电子音效般的锐响,将万马奔腾渲染成摇滚风暴!
“传统非枷锁,乃基石!”杨帆掷地有声,“深解其髓,以现代审美、现代技法重铸其形,赋予其新的生命与表达——此即为‘出新’!”
两段颠覆性的二胡演绎,如同在教室引爆了炸弹!掌声与惊叹声几乎掀翻屋顶!
就在掌声渐歇,气氛热烈之时,阶梯教室前方侧门处,一个身影静静伫立多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