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亲自下场催生,苏菀也不好拂了她的面子。
笑着求饶道:“皇祖母,就让我休息个一两年吧。”
太皇太后有些不满地看看苏菀:“菀菀的身子是弱了些。皇上得让他多吃些。”
“这一个孩子未免太冷清了。皇上如今只宠你一个,连后宫都不去。皇上再不多生几个,这锦绣的江山,将来谁来继承。”
“想当初太祖厉兵秣马,四处征战,好容易才打下这份家业来......”
眼看着太皇太后又要没完没了,都开始从老祖宗讲起了,赵君临忙应承道:
“皇祖母。我们知道了.......”
整个满月宴,充满了欢声笑语。
宗亲们都很热情,气氛也很和谐,赵君临对她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可是于这欢声笑语中,苏菀却突然觉得有那么一点孤独。
北地虽好,但总不是她的家乡。
她最想念的是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想念山下的小城廓,想念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才能看到故乡的月,吹到故乡的风,喝到故乡的水。
晚上,回到寝殿。
苏菀颇有些闷闷不乐。
看她托着香腮,赵君临以为她记挂着宴席上的事,忙宽慰道:
“老人家喜欢孩子。所以难免絮叨,菀菀不要放在心上。”
“主要是天昊这孩子,确实讨人喜欢。朕也是爱不释手。”
“我们俩就这一个孩子,确实冷清些。要么过几年,再生一个。”
苏菀拧着眉,有些头疼地看向他:
“臣妾才刚生完孩子,皇上又来催。臣妾在皇上眼里是什么啊,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吗。”
苏菀说着眼圈就有点红:“皇上想要孩子,就自己生。别老逼着臣妾生娃。”
赵君临哭笑不得地看着她:“菀菀,朕要是有那功能,早就自己生了,朕还不怕疼的。”
苏菀拧过身去不理他,赵君临怕她生气,赶紧去哄:
“菀菀,要是不想生,那咱就不生。朕听你的,还不行吗?”
”生孩子那么辛苦。朕也舍不得你受那罪。反正朕已经有了继承人。他们自催他们的,我们自过我们的小日子,好不好。”
苏菀神色稍霁:“这可是皇上说的。”
赵君临郑重的点点头:“菀菀帮朕生下天昊,朕已经很感激了。朕哪敢得寸进尺。”
苏菀靠在他的怀里,心中满是感动,她抬起头看向赵君临:
“那皇上还记不记的,以前答应臣妾的事。”
赵君临摸摸脑袋,这才想起周传玺来:
“菀菀是说玺公子?”
苏菀点点头:“皇上曾答应臣妾,只要臣妾生下孩子,您就放玺公子回故国......."
赵君临无奈笑了一声,摸摸苏菀的头发,:
“朕答应你的事,自然是作数的。”
“朕让玺公子作为御史,为朕监察四方。一来是帮朕体察民情,二来是在历练他。以后,他会感激朕的......”
“等他回京后,小住段时间,朕让人亲自护送他回新安。”
苏菀欣喜地看向赵君临:“皇上此话当真。”
“皇上真的愿意放玺公子回国。”
“您就不怕他以后做大做强,或是与你为敌。”
赵君临看着苏菀笑道:
“朕自然也怕,但朕遇强则强,有他这样的对手,在朕旁边也好,也省得朕太懈怠了......”
“菀菀既然信他能把新安治理好,那朕也愿意信他。”
苏菀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他就这样爽快答应了。
看着她发怔的表情,赵君临就好笑,忍不住敲敲她的脑袋:
“菀菀,真是一孕傻三年。最近,怎么经常呆呆的,想什么呢。”
苏菀猛地回过神来:“臣妾只是有些意外。”
赵君临看着她说道:“朕其实早就想放他回去了。”
“这几年你们的老皇上,大有不理朝政的势头,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皇子们却只知道争斗。百姓们现在对皇家怨声载道,朕现在把玺公子放回去,是众望所归。也能让混乱的局面,再热闹热闹。”
苏菀想着前一世的事情,新安帝虽然荒淫无道,但很懂制衡之术。这个时候,无论是四皇子还是六皇子,都未能占得上风。
也是后面,周信芳因为有江隽,文重,还有姜闻等人的相助,才稳住了大局。但那也是六七年后的事了。
现在的情形,当是各大皇子,明争暗斗的关键时期。周传玺这个时候回去,怕是有一番恶斗的。
她靠在赵君临怀中,调皮地眨眨眼睛:“皇上坐山观虎斗,好坏。”
赵君临鼻子哼了一哼:“玺公子,要想走到那个位置,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总不能朕把他抱到皇位上吧。”
苏菀浅浅笑笑:“皇上说笑了。玺公子要是这点本事都没有,那臣妾扶持他干什么。”
“皇上愿意高抬贵手,臣妾已经感激不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