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天还没亮,华奇岩先醒了,看看怀表,又看看天光,赶紧叫醒大家。
趁着天早,带着侦查班长赵川云,还有侦察兵、有线兵、计算兵,拢共六名民兵战士,扛着观瞄设备,背着线轱辘、线辊子和电话机,从原来的前观位置撤下来,徒步行军,迅速前出到新攻下的山头设立新前观。
这段按图行进的徒步行军没难度,也不是地形学考核,只要沿着碎石、沙土垫起来的“4号公路”一路行进,走五公里,再找到845.7就行了。
因为殖民军的阵地被突破,战线已经前推了,这一路上虽然还有战事的硝烟遗迹残留,但是已经没有战斗了。
而且,这一路上,时不时能看见步兵战士们把一队又一队的俘虏押下来。
这些俘虏里,确实有金发碧眼,瘦骨伶仃的大鼻子西方面孔,还有除了牙齿上下黢黑的黑人士兵,但更多的是面容黑瘦的亚洲面孔,一个个的两条腿总是像青蛙一样打着弯。
这就是南疆人常叫的弯脚杆,京族越人,是高卢殖民军训练的当地仆从军,也就是伪军。
这一路上,更多的是火华军的步兵,不时有步兵在急匆匆行军,有的在沿途打尖休息,有的在追赶部队,或者有的少数往回后送俘虏,华奇岩不用问都想得到,这明显就是幺三师,或者什么省防部队的步兵。
也借着这个机会,他得以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异世界的战友,让华奇岩有了从正面角度了解这支军队的机会。
“火华帝国陆军,帝国武装委员会,派驻南疆,省防第十三师”,这是作战地图上的番号。
军官、士兵的野战状态着装,军服更有些类似于后世58式,红领章,带军衔,帽徽是一个红色的火焰标志。
特殊的是军帽和钢盔。
基层军官和士兵在着装的军服上差别不大,几乎官兵一致,除了军衔,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军帽:
战士的军帽类似于自己那个时空最熟悉的解放帽。
而军官的军帽则是在战士的军帽基础上,扩大软帽檐,然后缝成了八个角——更像原来那个时空的红军帽。
华奇岩想起来了,赵连长就有一顶这样的帽子,扔在地图旁边。
钢盔有两种,一种凉帽式带檐的钢盔,还有一种,民兵和军队里都会有人戴的,一种柳条也不藤条编的小斗笠型的头盔,只是不知防弹能力怎么样,反正没见民兵炮连有人戴着这玩艺。
至于步兵装备,毫无特殊惊喜的时代特色——完全是一战到30年代的家伙什儿……
步兵战士肩扛跟汉阳造差不多的栓动步枪,腰后的皮鞘里有一把拆卸式剑形刺刀,后腰、前胸,四个牛皮弹盒,斜挎一挂四个木柄手榴弹。
杂物还有干粮袋,挂包,斗笠、雨衣,每个步兵战士都是一身的零碎。
整个装具挂带与华奇岩熟悉的方式差别不大:
打着背包,干粮袋、挂包,左右交叉挎在肩上,油布雨衣卷起来捆在背包上,一顶带红色火焰标记的斗笠压在雨衣上,盖着背包。
军官大都斜挎一个牛皮或帆布的图囊兼公文包,有的交叉斜挎一只望远镜镜盒,如果没有牛皮包,也有武装带,挎在肩上,看军衔一火、二火的,大概是连排军官,腰间横一挺花机关冲锋枪,或者斜挎着最可爱的那种——驳壳枪、匣子枪、二十响、盒子炮?
那枪把上的红绸带火焰一样,格外醒目。
真是怪了,看装备虽然三十年代特色,但齐齐整整根本不缺武器,再看昨晚打炮那架势,炮弹打得跟不要钱的似的,怎么就还是这么钟爱那驳壳枪呢?
士兵们普遍年轻,面庞黝黑,眼神里有的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神色坚毅并且带着一种一种近乎朴素的使命感。
行动时一个个步伐沉稳,几乎枪不离身。
官兵之间交流简洁,没有太多繁文缛节,透着一种基于共同目标的默契和信任。
让华奇岩最为不觉违和,不觉陌生的,真就这身军装。
而让他略感失望的,自然是本位面汉阳造水平的武器装备,但想想这是31年,也就释然了。
最让他放心的,是他最熟悉的那种军人气质,只有后世教员缔造的,军魂传承的共和**人才有的那种淡然、自信、威武,但又随和、锋芒内敛。
沿途更多的,还是与文山炮连装束差不多的民兵,或运送弹药,或后送伤员,人数很多。
民兵们着装不一,一般是穿蓝衣、戴斗笠的多,携行的武器也各式各样,除了老式的栓动步枪,甚至还有更老的火药枪——鸟铳,还有许多背着把砍山刀的。
好在没有看到红缨枪……
民兵的任务,也跟前世反击战的年代差不多,干什么的都有,有担架队,有运输队,有后方警戒,但像炮连那样直接参加战斗的,应该还是少见。
路上,一辆拉着弹药的老式木板厢斗的大卡车陷在翻浆的泥路里,都不用招呼和命令,周围的民兵立刻围上来一群,上手帮着推车。
华奇岩他们行军时,为了验证路线,他故意主动吐露东原口音,随便找个路边警戒的民兵一问,人家背着枪做调整的,拿着小红旗,使劲憋着不用南疆土话,用生硬的北音汉话,指引得非常详细。
看来这里的军民关系非常好,当地民兵也非常支持这场战争。
这个时代,一定有不世出的人物,影响到了这支军队,还有这里的人民。
就这么行军走着,估摸行程过了大半,华奇岩拿出指北针,对照地图,很快找到了指定位置的845.7高地。
一路上了山,到达山头顶部最高处,就找了一个最佳的观察点。
一路途经都是山地,到了这里视野陡然开阔,能俯瞰整个河江平原和敌纵深阵地。
此刻,河江水波光闪烁,被晨雾如纱般笼罩着,远处平地的村庄,还有敌方土木工事隐约可见的堑壕、房屋和掩体,被尽收眼底。
选好观察位置后,对照地图,确定自己的方位,再找到预设连指的方位,一比量,就在西南远处,相距1.2公里,隔了两个山头。
华奇岩立即命令两名有线兵一起跑过去,去找到连指,还再得往回放线,建立有线通讯的节点,保证线路畅通。
跑不死的通讯兵,诚不欺也……
布置下去后,有线兵甩开两条腿下山,张传云架设仪器,准备观察敌情。
华奇岩拿起望远镜,环顾四周。
一阵山风吹来,带着凉意,还夹杂着被炮火翻起的腐叶和红土的气息。
喜欢赤帜,闪击!请大家收藏:(064806)赤帜,闪击!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