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唐诗宋词漫话 > 第289章 警鉴

唐诗宋词漫话 第289章 警鉴

作者:丙叔佩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09 17:23:02

警鉴

昔日警徽耀寸心,

奈何贪念蚀忠忱。

宴中玉液藏锋刃,

礼里黄金筑祸深。

执法偏为私利计,

掌权反把律条侵。

一朝落马声名裂,

徒留警钟警后人。

赏析:

戏说《警鉴》:从“警徽闪闪”到“锒铛铛当”的黑色幽默

南国早报一则“钦州两公安原局长被查”的消息,本是严肃的反腐通报,却被一首《警鉴》道尽了从“穿警服的”到“戴手铐的”的荒诞转折。这首诗没有声嘶力竭的怒斥,也没有涕泗横流的惋惜,反倒像市井茶摊上的说书人,拿着醒木轻轻一拍,把两个“大人物”的荒唐闹剧拆解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藏着的,是那种“看你起高楼,看你宴宾客,看你楼塌了”的黑色幽默,笑着笑着,就让人心里发沉,细品之下全是讽刺的锋芒。

先看开篇“昔日警徽耀寸心,奈何贪念蚀忠忱”,这两句简直是把“人生如戏”四个字刻在了台面上。“警徽耀寸心”多像电视剧里的经典镜头啊:新人入警宣誓,阳光洒在锃亮的警徽上,主角眼神坚定,心里默念“为人民服务”,配着激昂的背景音乐,能让观众瞬间热血沸腾。可下一句“贪念蚀忠忱”就来了个急转弯,像正播着英雄片突然切到了滑稽剧——这“蚀”字用得妙,不是“砍”也不是“砸”,是像白蚁蛀木头似的,悄摸摸、黏糊糊地把那点“忠忱”啃得只剩空壳。你说讽刺不讽刺?当年举着右手宣誓的人,后来可能正用戴过警徽的手数着赃款;当年说“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人,后来可能连宴请的茅台都嫌档次不够。这前后对比,活像一个演员前一秒还在演焦裕禄,后一秒就脱了戏服去偷邻居家的鸡,荒诞得让人想笑,又笑不出来。

再往下读,“宴中玉液藏锋刃,礼里黄金筑祸深”,这两句把贪官的“糊涂账”算得明明白白,还带着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调侃。你以为别人请你喝的是“玉液琼浆”?其实那酒杯里泡的是“刀光剑影”;你以为别人送你的是“黄金厚礼”?其实那金条堆的是“牢狱地基”。这让我想起那些通报里写的“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多委婉啊,翻译过来不就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蒋基勋、卢俊当年坐在酒桌上,看着满桌山珍海味,听着别人“局长英明”“大哥仗义”的吹捧,怕是早就把“纪律”二字抛到九霄云外了。他们大概觉得,这是“人脉”,是“面子”,是自己“有本事”的证明,却不知道每一杯酒都在给手铐量尺寸,每一份礼都在给囚服裁布料。这种“把陷阱当馅饼”的蠢劲,像极了寓言里偷吃鸡的狐狸,明明踩了猎人的夹子,还以为抓住了肥美的猎物,透着一股可悲又可笑的憨傻。

接着是“执法偏为私利计,掌权反把律条侵”,这两句可真是戳中了最讽刺的痛点——穿警服的人,偏要做违法的事;掌执法权的人,偏要把法律当抹布。蒋基勋“利用职务便利帮助他人处理案件、从事非法经营活动”,卢俊“违规插手干预办案”,这哪是“人民警察”?分明是“黑恶保护伞”的预备役!你说这事儿滑稽不滑稽?老百姓遇到事儿了,想着“找警察评理”,结果管事儿的警察正帮着坏人“平事儿”;受害者拿着证据去报案,转头就被办案的局长通风报信。这就像医院里的医生卖假药,学校里的老师办假证,本该是“守护神”的角色,偏偏成了“拦路虎”。诗里的“偏为”“反把”两个词用得极妙,带着点“你说你好好的路不走,偏要往沟里跳”的无奈调侃——放着堂堂正正的局长不当,非要去当“违法中介”,这脑回路怕是被贪念堵成了死胡同。

最后两句“一朝落马声名裂,徒留警钟警后人”,算是给这场闹剧拉上了帷幕,却留下了满场的唏嘘和笑声。“一朝落马”多形象啊,前一天还在主席台上训话“要廉洁自律”,后一天就被纪委的人“请”走了;前一天还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后一天那些“朋友”就忙着跟他划清界限。想想蒋基勋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卢俊被取消退休待遇,一辈子的“功名利禄”全成了泡影,最后只落得个“声名裂”的下场——这让我想起那些被查官员的新闻照片,前一张是西装革履、意气风发,后一张是穿着囚服、垂头丧气,活像同一个人演了两部反差巨大的电视剧,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想笑他们“演砸了”。而“徒留警钟警后人”这句,就像说书人结尾的定场诗,看似是劝诫,实则藏着点“你们可别学这两个蠢货”的幽默提醒——毕竟,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要是还往火坑里跳,那可就不是“糊涂”,而是“可笑”了。

整首《警鉴》不过四十个字,却把两个贪官的“人生反转剧”演得活灵活现,幽默里裹着锋利的讽刺,调侃中藏着深刻的警示。它没有站在道德高地上喊口号,而是像个旁观者,用轻松的笔调把荒诞的现实扒开给人看——看那些“大人物”如何从云端跌进泥里,看那些“小聪明”如何变成“大糊涂”,看那些“玉液黄金”如何变成“祸根利刃”。这种幽默不是为了逗乐,而是为了让人心生警醒:别以为贪点小便宜没人知道,别以为权力在手就能为所欲为,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说到底,蒋基勋、卢俊的故事之所以让人觉得讽刺又好笑,是因为他们把“警察”这个神圣的职业演成了滑稽戏,把“权力”这个为民的工具变成了谋私的玩具。而《警鉴》这首诗,就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了他们的丑态,也照出了贪念的荒唐——笑着看完,才想起该擦擦镜子,照照自己心里有没有那点要冒头的“贪念小虫”。这大概就是幽默讽刺的力量:不骂你,不打你,就把你的蠢事摆出来给人看,让你在别人的笑声里,红了脸,低了头,再也不敢犯同样的错。

喜欢唐诗宋词漫话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唐诗宋词漫话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