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紫罗、彩色缎匹、金玉文房玩具、珠翠须掠女工等,都准备妥当了,赶明儿差人送到李家去吧。”
纪晏书只看了眼案上的物件,便在一旁的扶手椅坐下。
女方接受男方的聘礼,照规矩是要回礼的。
“还有那何媒婆,那备好的缎匹、盘盏、官楮、花红礼,要给她的。”
毕竟是二婚了,这流程她熟。
“晏儿,”余大娘子温声提醒,“李家下聘也够大气了,这女工要不你亲自绣一些回李家?也好彰显咱们女子的手巧,以及对这门婚事的用心。”
纪晏书道:“大娘子,你知道我的,我连字都写不方正,那绣花针我拿得动吗?外头绣铺有现成的,还比咱们绣得好。”
余大娘子笑道:“也是哈,花钱能办的苦差事,干啥劳累自己。”
嫁到纪家这么多年,她没见过晏儿拿过一次绣花针。
婚前第三日。
阿蕊连声催促,“小娘子,李家已经把催妆花髻、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花粉、洗项、画彩钱果之类的,都送来了,咱们送的也要赶紧回李家呀。”
“还有三日呢,明天再把金银双胜御、靴笏、罗花幞头等物品送到李家,绿袍套在他身上不好看,红袍才好看呢。”
纪晏书看过李持安穿红色官袍的样子,气宇轩昂,丰神俊朗,真真是好看极了!
晚间,纪晏书准备就寝时,忽然听到外头响起笃笃的敲窗声。
“李持安?”
“是我,晏儿。”李持安声音淡淡的。
纪晏书一喜,过去要把窗打开,却被李持安制止了。
“不想见我?”
“婚前三日,不能见面的,否则不吉利。”
“封建迷信,你也信?”
“代代传下来的习俗,或许有可信的道理。”
“又不想见我,那你来干嘛?”纪晏书神情一下就冷淡下来,见不到面,白高兴一场。
李持安轻声探问,“你今日没有回礼,为何?”
“你就是为这事来的?这多大……”纪晏书连忙改口,“你穿绿袍不好看,我备了红袍,你穿红色好看,打算明日再回礼。”
纪晏书听到李持安长长地松了口气。
他的话中总带着小心翼翼,是怕她随时不高兴吧。
“持安,你紧张吗?”
李持安微愣后,轻声笑说:“不紧张。”
纪晏书背倚墙壁,流苏簪碰到墙,叮咚作响,“你不紧张呀,那我紧张,我怕你在成婚日高兴的晕死了。”
即使隔着窗,她也能感受到李持安内心的紧张,以及没有收到她回礼的不安。
“不会。”李持安轻声一笑,“我定制了成婚用的团扇,你看看可喜欢?”
李持安推开窗口,将手上的红色团扇递了进去。
那柄团扇在她眼前格外耀眼,红纱扇面绣着一对金灿灿的鱼儿在荷叶下戏水,栩栩如生。
纪晏书接过那柄团扇,因隔着窗,她并没看到李持安清俊的面容,只见那只骨节分明的手。
纪晏书看着扇面的图案,脑中飘过一个词。
鱼水之欢!
但她说不出口。
李持安要是听到这个词,第一反应怕是面红耳赤,然后说她肤浅。
扇柄是白玉做成的,握在手里温润生凉,“如鱼得水,好巧的心思。”
“你再看看背面。”
纪晏书翻到团扇背面,水波粼粼中游着比目鱼,水波之上飞着比翼鸟。
鹣与鲽分布于东海西海两个地方,相距千万里,能让它们同群而居的,是那份犹如磐石无转移的感情。
李持安送的这柄团扇,是寓意他们鹣鲽情深。
李持安隔窗温声道:“晏儿,我没见过东海比目之鱼,西海比翼之鸟,只能是照着《志怪杂录》的描述画了,让绣铺的匠人做成了双面绣。”
“我们……”纪晏书听到李持安的浅笑声,“鹣鲽之好,如鱼得水,和和美美。”
纪晏书望着手上别出心裁、寓意极好的红绢团扇,不禁莞尔一笑,“谢谢你肯为我花心思。”
李持安笑道:“是我该谢谢你,谢谢你还肯再嫁我一次。”
“可李家送了销金盖头了。”纪晏书不知道六月六那日是用盖头还是用团扇。
“夏天闷热,用销金盖头就更闷了,用团扇吧。”盖头罩住全脸,想看都看不到,而且他的娘子如花似玉,没必要藏着掖着不给人看。
婚前第二日。
二雅脸上略有疲惫之色,“二公子,抬迎花檐子的师傅都是身强体健的,绝对摔不了二娘子,您放心吧。还有迎亲的各色人员都备齐了,不差什么了吧。”
自家公子的二婚比头婚的排场还要大,各项事务忙得他脚不沾地。
“你等会儿随我出门办事。”李持安随即吩咐,“城里不兴旧俗了,现在成婚,有的会请有派头的女伎乘马和和倩乐官鼓吹前往女家,迎娶新人,咱们得与时偕行,不能落后。”
把接亲的马车改成迎花檐子已经够时尚新颖了,还再请有派头的女伎和倩乐官助兴,这定会成为汴京的新风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