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成功的青龙游击队在山林中艰难行进了一整天,直到确信甩掉了追兵,才在一个隐蔽的山谷中暂时休整。
清点人数时,气氛沉重。原本两百多人的队伍,现在只剩下一百二十余人,且大半带伤。粮食和药品所剩无几,寒冬却正在逼近。
林雄飞召集骨干开会,脸上刻满了疲惫与忧虑:“现在形势严峻,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安全的根据地,否则不用日军来打,严寒和饥饿就会击垮我们。”
林乔肩伤未愈,脸色苍白,但仍强打精神:“爹,我记得东面七十里外有一处叫‘红叶谷’的地方,地势隐蔽,有水源和天然洞穴,适合长期驻扎。”
再一次,她精准地说出了无人知晓的信息。
三当家忍不住问:“大小姐,你怎么对这片山区如此了解?连我们这些老山匪都不知道的地方,你都知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乔身上。林浩尤其专注,他注意到林乔每次提供这些信息时,都会有一个细微的表情—仿佛在回忆什么遥远的事情。
林乔避开众人视线,轻声道:“可能是摔下马后,脑子变得不一样了...有些地方,我看到名字就能想象出地形。”
这个解释勉强但无法证伪。眼下生存要紧,众人不再深究。
经过深思熟虑后,队伍毅然决然地决定向红叶谷进发。然而,这段旅程并不轻松,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队伍艰难地穿越了茂密的森林和崎岖的山路。队员们背负着沉重的行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他们的脚步显得有些踉跄,因为长时间的行走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
尽管如此,队伍并没有放弃,他们相互扶持,鼓励着彼此继续前行。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当最后一缕阳光洒在山谷的入口时,队伍抵达了目的地——红叶谷。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撼。这是一个被五彩秋叶环绕的山谷,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绚丽的色彩绘制而成。山谷中,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山壁上散布着大小不一的洞穴,最大的那个足以容纳百人。
队员们站在山谷入口,凝视着这片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期待。这里将是他们新的家园,也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地方。
“天无绝人之路!”二当家感慨道,“这地方比鹰愁涧还要隐蔽!”
安顿下来后,第一场雪悄然降临。雪花纷纷扬扬,很快为山谷披上银装。虽然增添了美景,但也意味着获取补给更加困难。
“必须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林雄飞望着漫天大雪,眉头紧锁,“否则我们撑不过这个冬天。”
林乔提议:“可以尝试联系附近的抗日力量。我知道北面有一支**领导的游击支队经常活动,他们或许能提供帮助。”
这一次,连林浩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乔乔,这些情报...你到底从哪里知道的?”
林乔沉默片刻,终于坦白部分真相:“自从摔下马后,我脑子里就经常浮现一些...信息。像是记忆,又像是预知。我说不清来源,但它们从未出错。”
这种超自然的解释反而让人更容易接受。乱世之中,奇人异事本就不少见。
一支小分队被派出去寻找那支游击支队。一周后,他们不仅带回了**游击队的信息,还带回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对方同意会面!
会面地点定在两军控制区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林雄飞带着林乔、林浩和几名护卫前往。
**游击队的代表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自称老杨。他身材瘦削,目光炯炯有神,言谈举止间透着沉稳与智慧。
“久闻青龙寨好汉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老杨拱手道,“特别是林小姐,听说你带领队伍多次重创日军,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简单寒暄后,双方很快进入正题。老杨对青龙游击队的情况很了解:“你们击毙坂田一郎的事迹已经传开了,日军悬赏五千大洋要林寨主和林小姐的人头呢。”
林雄飞苦笑:“虚名而已,如今我们缺衣少食,处境艰难。”
老杨正色道:“抗日是一家,我们理应互相帮助。我们可以提供部分粮食和药品,还可以派医疗队和政工干部帮助你们建设根据地。”
条件是要接受**的领导,改编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共同抗击日寇。
经过磋商,林雄飞接受了这个提议。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
合作很快展现出成效。**的政工干部帮助组织生产、建立民主政权;医疗队改善了卫生条件;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
林乔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这一切。她发现自己的许多“直觉”与**的游击战术不谋而合,但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
“林同志很有军事天赋啊。”老杨有一次感慨道,“很多战术思想相当超前,像是经过专业军事教育似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