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残阳如血,泼洒在忘忧谷口,将那几株新近栽下的野菊染上了一层悲壮的金辉。龙志炼立于谷口,回望来路,雨林边缘的雾气已被暮色浸染,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静谧与深邃。怀中《治心策》的绢帛本,份量沉甸甸的,压在他的胸口,也压在他的心头。这不仅仅是半卷残篇的续接,更像是一副无形的枷锁,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梅清欢轻轻走了过来,她今日换上了一身素雅的青布裙衫,更显得清丽脱俗。她望了望龙志炼的脸色,柔声道:“志炼,你在想什么?”
龙志炼摇了摇头,目光投向谷内幽深的路径:“我在想,阿水他们说的‘善意的种子’,该如何才能在这险恶的江湖中,真正生根发芽。忘忧谷的宁静,终究是暂时的。”
梅清欢沉默片刻,道:“人心向善,亦是向恶,本就是一线之隔。你母亲将《治心策》藏于此,又留下‘善意传承’的训诫,其意深远。或许,这传承本身,便是一场历练,需得历经磨难,方能彰显其真意。”她顿了顿,又道:“蓝婆婆呢?她似乎对这里颇为熟悉,却为何不肯亲自前来,或是指引更详?”
龙志炼叹了口气:“蓝婆婆行踪诡秘,心思难测。她虽给了我地图和‘善意的钥匙’,却始终隔着一层。或许,她也有她的苦衷,或是要考验我的心性。无论如何,《治心策》在此,母亲的遗愿也在此,我们总要寻个答案。”
蝎王抱着他那根齐眉棍,从后面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忧虑和兴奋交织的神情:“龙公子,梅姑娘,那《治心策》里,可有治我师父蛊毒的法门?小弟这厢,可是望眼欲穿了!”他腰间挂着的梅花糕模具,在夕阳下闪着暗淡的光。
龙志炼拍了拍他的肩膀:“蝎王放心,我母亲在书中明确提到,忘忧谷之菊可解百毒,包括人心之毒。令师所中之蛊,虽是歹毒,想来也在其列。只是具体用法,还需细细研读,或许还要结合谷中之物。”他指向谷内,“我们进去吧,天色不早,先寻个歇处,明日再细究。”
一行人整顿行装,随着龙志炼步入忘忧谷。谷中果然别有洞天,与谷外湿热的雨林判若两界。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溪水冲击着光滑的卵石,发出叮咚悦耳的声响。溪畔长满了奇花异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和草木的清新气息。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更显得谷中幽深静谧。
苏阿月一路蹦蹦跳跳,对谷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阿兄,你看这花,好漂亮!比我们大理的花还香呢!”她伸手想去摘一朵,却被梅清欢轻轻拦住:“阿月,不可随意采摘。这里的生灵,都自有其生长之道。”
龙志炼看着苏阿月天真烂漫的模样,心中一暖,微笑道:“阿月说的是,这里的每一种植物,或许都有其独特的药性,甚至可能藏着我们尚未知晓的秘密。尊重它们,也是一种‘善意’。”
沿着小溪向上游行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片平坦的谷地中央,赫然出现了一泓深不见底的寒潭。潭水呈墨绿色,寒气逼人,却又清澈得能倒映出天上的白云和周围的树木。潭边立着一块石碑,上书三个古朴的篆字:“寒心潭”。
“好重的阴寒之气!”梅清欢眉头微蹙,运转内力抵御着潭水散发出的丝丝寒意。
蝎王更是打了个哆嗦,握紧了钢叉:“这潭水……看着就渗人。龙公子,这里不会有什么古怪吧?”
龙志炼凝视着寒潭,心中隐隐有种奇异的感觉,仿佛这深潭之下,隐藏着什么秘密。他想起《治心策》中曾数次提及“心如寒潭,意若明镜”,似乎与这潭水不谋而合。他定了定神,说道:“无妨,有《治心策》在此,再加上我们同心协力,纵有古怪,也无妨事。大家小心在意,继续前行。”
绕过寒潭,谷地的尽头出现了一片更为茂密的竹林。竹林深处,隐约可见几间简陋的茅屋。屋前晾晒着一些草药,屋后是一片小小的药圃,与阿水家那些野菊相比,这里的草药显然经过精心培育,种类也更加繁多。
“有人家!”苏阿月惊喜地叫道。
龙志炼心中一动,难道这里是蓝婆婆的居所?他快步走上前,正欲敲门,却听得屋内传来一阵压抑的咳嗽声,声音苍老而虚弱。
(二)
众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放轻了脚步。龙志炼上前,轻轻叩了叩柴门。
“笃笃笃。”
咳嗽声停了下来。片刻,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从屋内传出:“谁呀?”
“晚辈龙志炼,途经此地,见有烟火,冒昧打扰,还望海涵。”龙志炼朗声答道,语气中带着敬意。
屋内沉默了半晌,似乎在犹豫。过了好一会儿,那声音才再次响起,带着几分警惕:“老朽这里……没什么可招待的。诸位还是请回吧。”
“前辈不必多虑,我们并非有意闯入。”龙志炼诚恳地说道,“晚辈是奉家母之命,来此寻找一些东西,或许能与前辈有些渊源。若前辈方便,还望赐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