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虎部落的新政推行渐入佳境,牧民们脸上的愁容逐渐被对未来的希冀所取代,与“党卫军”及基层政委、讲师们的互动也日益自然。然而,朱高晟深知,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基础医疗的保障,仅仅是融合的第一步。要真正让这些剽悍不羁的草原民族从心底认同大明,融入这个庞大的帝国大家庭,还需要精神层面的沟通与共鸣,需要一种能够超越语言、消弭隔阂的通用语言。
他想到了体育,想到了竞技场上那种最原始、最直接的激情与汗水,以及由此产生的认同与友谊。
中军大帐内,朱高晟向朱棣和众将提出了他的新想法。
“父皇,诸位将军,巴尔虎等归附部落,生计已初步安定,然军民之间,尤其是与朝廷经制之师,仍存有形无形之隔阂。长此以往,不利于真正收服其心,巩固边疆。”朱高晟侃侃而谈。
朱棣微微颔首,他通过密报也知晓,老四的“党卫军”与牧民走得近,效果不错,但其他部队依旧与牧民关系疏离。“你有何良策?”
“儿臣以为,除常规警戒、巡逻及战备值班部队外,可组织其余将士,包括后勤辅兵,以及儿臣从天津卫带来的部分后勤人员,与归附部落的牧民,共同参与一些……竞技活动。”朱高晟道,“一来可强健体魄,保持军队锐气;二来可为枯燥的驻军生活增添乐趣;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可通过公平竞技,拉近彼此距离,让将士与牧民在汗水与欢呼中相互了解,淡化敌意。”
“竞技活动?角抵(摔跤)?射箭?”丘福瓮声问道,这些都是军中常见的项目。
“此二者自然可行。”朱高晟笑道,“但儿臣还想推广两种更具观赏性、参与度更广的活动。其一,名为‘足球’;其二,便是古已有之的‘马球’!”
“足球?”众将面面相觑,对此名甚感陌生。马球他们倒是知道,但自宋元以后,在中原地区已渐趋没落,不如前朝盛行。
朱高晟早有准备,详细解释起来:“‘足球’,顾名思义,主要以足踢弄一球。儿臣曾在天津卫试行,颇受欢迎。”他大致描述了球场、球门、双方人数、以脚触球(除守门员外手部不可触球)、将球攻入对方球门等基本规则。“此戏简单易学,对抗激烈,讲究团队配合,无需昂贵器械,只需一片稍平整草地与一球即可,最适合普通兵士与牧民参与。”
接着,他重点介绍了马球:“至于马球,其历史更为悠久。相传源于波斯,后传入吐蕃,在我中原大唐时臻于极盛!太宗、玄宗皆乃此中好手!长安城内,宫苑、军营、乃至坊间,皆设球场,谓之‘鞠场’。彼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军中健儿、文人墨客,无不以击鞠(马球)为乐,视其为煊赫武风、彰显勇毅之举!”
他引经据典,描绘大唐马球盛况:“玄宗皇帝于勤政楼观击鞠,场面浩大,‘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雕文七宝球’!其坐骑‘照夜白’更是驰骋球场的名驹。军中亦将击鞠作为训练骑兵骑术、协作与勇气的绝佳方式。‘俯身仰击复旁击,难于古人左右射’!其激烈精彩,可见一斑!”
朱高晟的话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染力,将众人仿佛带回了那个开放自信、尚武之风与华美文采并存的大唐盛世。“马球,不仅是游戏,更是勇武、技巧与骑术的完美结合!其规则简单而刺激:骑士手持月杖(球杖),策马驰骋,于飞驰间击打木制小球,射入对方球门者为胜。极考校人马合一之默契、瞬间判断之果决、以及于高速对抗中之平衡与技巧!”
他看向众人,尤其是那些骑兵出身的将领:“我大明将士,尤其是骑兵,精于骑射,若参与马球,必能大展身手!而草原牧民,自幼在马背上长大,视马如伙伴,骑术精湛,于此戏定然极具天赋!以此为契机,让我们的骑兵与牧民的骑手同场竞技,岂非美事?”
他最后抛出诱饵:“儿臣建议,可先于军中内部,及与归附部落间,组织足球与马球比赛。设立奖项,足球赛胜者,可奖赏牛羊、新式铁器;马球赛关乎骑术荣耀,奖品更需丰厚,可赏赐良驹、精美鞍具、乃至金银,关键是在马球比赛,真正的推行和流行起来以后我们大明无论是贵族阶层或者商人阶层他们为了养出于自己的马球比赛的队伍,然后通过大量比赛的吸引有能力的商人或者名门望族去训练和投资普通百姓以后我大明会骑术的人将会是成比例的增加”
朱棣听着儿子的描述,尤其是对大唐马球盛况的追忆,眼中不禁闪过一丝神往。大明立国,重拾汉家山河,亦需此等昂扬奋发之精神!而此法若能促进军民融合,更是事半功倍。
“准!”朱棣拍板,“此事,便由高晟你全权负责!柳升、朱荣你二人协调各部,凡非值勤将士,皆可报名参与。至于与牧民之赛,需确保安全,循序渐进。”
“儿臣(臣)领旨!”朱高晟、柳升、朱能齐声应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